中国经济新闻网讯(马俊曦)临夏州拥有黄河文化和自然景观两大核心要素,发展文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基础。据临夏州副州长王光龙介绍,“十四五”以来,临夏州持续把文旅作为首位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来谋划推动,强化文旅融合,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完成了从“潜力培育”到“全域发展”的跃升,文旅产业呈现出崭新气象、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州旅游接待游客人数从2020年的1198.21万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4384.59万人次,年均增长38.3%;旅游花费从2020年的59.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33.84亿元,年均增长41.0%。
一是打造品牌,全域整合文旅资源。“十四五”期间,临夏地质公园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行列,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永靖县刘家峡、和政县法台山分别获评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滑雪旅游度假地,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入选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典型案例,临夏州博物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同时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和政古生物化石文化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景观质量评审;截至目前,全州共有3A级及以上景区44家,“十四五”期间新增了25家;成功打造了沿太子山、环炳灵湖两条旅游环线,将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八坊十三巷等重点景区有机结合,构建起了“全域皆景、处处可游”的大旅游格局。
二是守正创新,厚植以文塑旅优势。扎实推进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守住“本钱”。“十四五”期间,开展了新庄坪遗址考古勘探和林家遗址考古发掘,实施了广河县齐家文化国家遗址公园等一批文保项目;持续加强对世界级非遗项目“花儿”的保护传承,修订了《临夏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编制了《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传承发展砖雕、木雕、蛋雕、保安腰刀等非遗文化,创排展演《花开临夏五千年》《遇见牡丹》《黄河安澜》等实景剧目,实现了沉浸式实景演出的新突破,打造了具有临夏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和文化产品。
三是多元融合,农文旅体商产业蓬勃发展。强化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商贸、体育等深度融合,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全面激发消费潜力和文旅活力。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花儿大会、“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会活动;依托临夏牡丹、东乡杏花、和政梨花、永靖郁金香、积石山金露梅等发展全域全季节花卉旅游,将“美丽资源”转化为“赏花经济”,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出了“河州味道”系列美食和非遗文创等旅游商品,打造了临夏市折桥湾、东乡县毛沟、永靖县黄河三湾等农家休闲旅游集群和和政县松鸣岩研学基地,乡村旅游和研学游越来越红火;村BA、滑雪、滑翔、公路自行车等体育赛事全年不断。体验文化、品尝美食、跟着赛事来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正成为临夏旅游的新亮点,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王光龙表示,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临夏州将继续把文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培育打造,加快建设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打响叫亮“避暑天堂·康养胜地”新名片,真正使文旅产业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群众就业增收的主抓手、民族团结进步的助推器,为旅游强省建设作出临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