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视听改变生活,文化引领未来。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2025北京国际视听大会11月27日在北京开幕。
此次大会设置“1+10+N”活动框架,即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10场主题论坛及若干配套活动,主题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聚焦“产业+国际传播”双主线。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代表,深入探讨产业融合与国际传播发展的前沿趋势。
本届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多项首都视听产业发展新成果。《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9年)》正式公布,该方案围绕关键技术攻关、数据价值释放、场景融合创新及产业生态构建提出系统性部署。方案明确了北京市将聚焦高质量内容生成、智能渲染、多模态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研发,建设高质量视听数据集,推动AIGC技术在影视、动画、网络视听等全链条应用,并支持建设AIGC产业服务平台与数字资产交易机制。通过强化算力支撑、资金引导与复合型人才培育,北京将加速构建“人工智能+视听”产业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视听科技融合发展高地。
“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5年资助项目”也在开幕式上揭晓名单。据介绍,2025年度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共征集到来自210家机构的548部申报项目,经评审最终对161部优秀作品予以资助。资助项目涵盖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网络剧等七大类别,涌现出《归队》《向光而行》等红色主题作品,《势在必行》《生命树》等现实题材力作,《天工之城》《瓦猫》等文化传承类内容,以及《冬去春来》等京味特色作品。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为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北京大视听“京琅琊”名家工作室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京琅琊”名家工作室是“北京大视听”人才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领衔人带动团队、项目孵化带动创新,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发布共设立25家名家工作室,涵盖创作、科技、传播、研究等多个领域,共同构成了由资深专家、业务骨干与青年人才衔接的人才梯队。作为“北京大视听”人才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通过“引育用留”一体化机制,构建起老中青衔接、多界别协同的高层次人才矩阵,为推动首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人才支撑。
其中,文艺创作界别入选者达12人,占比48%,覆盖了电视剧、电影、动画、音乐、编剧等多元细分领域。孙立军、胡正荣、尹鸿等业界名家,文化名人马未都、电影导演陈思诚、新闻主播海霞等文艺界人士均在此次名单之列。
作为北京国际视听大会的承办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大会现场进行了主题推介。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北京亦庄聚焦高新视听与游戏电竞“两主”产业,构建科文融合创新体系,截至2025年9月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53家,实现收入406.3亿元。全区已建成中国高新视听产业园等七大园区,引入超高清电视技术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持续完善从核心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到内容创作、传播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积极构建千亿级科文融合产业集群。
在金融支持方面,北京银行现场同期发布了“北京银行视听新质生产力金融服务方案”,聚焦内容创作与技术赋能两大方向,重点支持入选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的优质项目及超高清、AIGC等前沿技术企业。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