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实现纠缠增强纳米尺度单自旋量子传感
创始人
2025-11-27 16:21:02

新华社合肥11月27日电(记者戴威、何曦悦)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教授王亚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噪声环境下纠缠增强的纳米尺度单自旋探测。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1月27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在微观世界中,电子的“自旋”是其基本属性之一,如同一个个微小的磁针。材料的许多宏观特性,如磁铁的磁性或超导体的零电阻,都源于这些微观“磁针”的排列与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介绍,探测单个自旋,对物质世界最基础的磁性单元进行测量,不仅能为理解物性提供全新视角,更为发展单分子磁探测技术和推进量子科技奠定坚实基础。然而,由于物质中含有大量自旋,对单个自旋的探测相当于在喧闹的体育场中清晰捕捉到某个人的窃窃私语,这对相关技术提出挑战。

  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传感器,因其纳米级的分辨能力和高灵敏的磁探测能力,一直是实现单自旋探测的重要技术途径。研究团队朝向单自旋探测的科学目标,通过长期积累,发展出高精度的自旋量子调控技术和金刚石量子传感核心器件与装备,在前期工作中已能通过频谱差异识别出那些带有特殊“标记”的单自旋。

  研究人员介绍,十多年来,研究团队着力于高品质金刚石量子传感器的自主制备,打通了涵盖二十多道环节的完整工艺流程,掌握了其中的关键工艺。他们通过材料制备与量子操控两条路径的协同创新,首次成功开发出纠缠增强型纳米单自旋探测技术,在固态体系中实现了对微观磁信号灵敏度与空间分辨率的同步提升,为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据了解,这项突破性技术实现了三大重要进展:成功区分并探测到相邻的两个“暗”电子自旋;在嘈杂环境中将探测灵敏度提升至单传感器水平的3.4倍;能够实时监测并主动调控不稳定自旋的信号。

  研究人员表示,该成果不仅实验验证了量子纠缠在纳米尺度传感中的优势与巨大潜力,也展示了金刚石量子传感器能够作为强大的纳米磁强计,为原子层面研究量子材料打开新窗口,将为凝聚态物理、量子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提供革命性的研究工具。相关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的可控制备与量子纠缠调控技术也是实现室温金刚石量子计算的关键基础。

编辑:刘海钧;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实现纠缠增强纳米尺度单自旋量子传感 来源:新华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聚焦北京“十五五”规划建议|重... 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建...
聚焦北京“十五五”规划建议|民... 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
绵阳车务段通报:两名作业人员被... 两名作业人员被货物列车碰撞不幸身亡11月27日凌晨,两名作业人员在宝成线黄许镇至德阳区间进入邻线,被...
俄罗斯发射载人飞船,载有2名俄... 新华社消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1月27日说,俄“联盟MS-28”载人飞船当天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
完美世界(002624.SZ)... 格隆汇11月27日丨完美世界(002624.SZ)公布,公司实际控制人池宇峰先生计划在本公告披露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