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99元的上门康养套餐,用‘银龄消费券’抵扣后才花49元,子女代领、核销都方便,这样的好事真该多来几波!”
家住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的蔡女士,最近为80多岁的母亲预约上门理发、扦脚服务后,对街道推出的“银龄消费券”赞不绝口。
这份让老年群体切实受益的惠民福利,背后藏着一个大学生的实践创意。
“金点子”链接需求与政策
今年10月底,“东明路街道智慧养老”小程序上线首批“银龄消费券”,涵盖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康复支持、精神关怀四大服务维度,设置“99减50”“199减100”两类优惠额度,一经推出便收获居民广泛好评。据悉,第二轮300张消费券已提上日程,预计于2026年元旦发放。
这项精准惠民举措的源头,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范佳挹的一次实践课程。今年5月,她在东明路街道走访时发现,这个深度老龄化社区存在服务供给零散、老年消费动力不足、公共空间活力欠缺等突出问题。
“要让老年人更有社区归属感,就得给实打实的优惠。”结合观察与思考,范佳挹产生了发放“银龄消费券”、建立积分机制、打造银发友好空间等想法,随即通过东明路街道融媒体线上平台人民建议征集专栏提交了《关于实施“银龄在地消费计划”激活东明路街道社区康养经济的提案》。
这份建议很快就得到了街道的重视。为了研究“金点子”的可行性和具体落地措施,东明路街道牵头相关部门,在三林中学东校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开展了多轮专题研讨,邀请建议人和社区代表充分沟通,区级民政部门也到场对建议进行了回应和指导。最终,建议的核心内容被纳入《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还进行了“本土化”优化:把宽泛的“康养消费券”聚焦为精准养老服务券,将“以劳换券”积分制调整为普惠性直补,同时引入专业养老机构保障服务质量。
10月底,“银龄消费券”正式上线,实现了青年智慧、老年需求与政策落地的精准对接。
人民建议36计,赋能东明72变
“银龄消费券”的成功落地,是东明路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5年,该街道各征集联系点共处理人民建议304条,办理率100%,采纳率超70%。可观数据的背后,是一套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征集转化机制。
“我们构建了‘2+7+39’线下征集服务矩阵,把倾听民意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街道信访办介绍,矩阵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核心阵地,辐射社区学校、3个街区治理工作站、三林中学东校及两大商业综合体等7大场所,再依托39个居民区联系点筑牢基层网点。其中,三林东校特色联系点专门聚焦青少年群体,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培育后备力量。
在此基础上,街道系统化制定并实施“1+5”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打造“人民建议36计,赋能东明72变”特色品牌,创新信息化建设实现全流程线上管理闭环,核心是建立分级分类的建议转化闭环。
据悉,通过线上、线下征集到的各类建议会按类型分流,并联动多元力量推动落地。
涉及重点难点问题、大型改造项目等的建议,由街道加强统筹推进和攻坚力度,专题研究工作方案。而涉及居民区的建议,则引导居民在主动深入发现社区问题的基础上,产生公共议题,通过专业力量赋能,深化形成可落地的建议方案。比如,针对“三林苑”的改进建议,街道指导社区以“架空层整治”为切入点,形成“居民提建议—规划师做完善—多方齐落实”的闭环路径,让人民建议成为社区改造的“施工图”。
此外,“金果子”也充分吸收来自居民的力量。有居民曾提议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收到居民提议后,街道职能部门、居民区和社区退役军人“兄弟连”志愿团队立刻响应,组织开展系列宣讲活动。
集纳多方力量的“闭环”,让社区的元素得以流通,也让人民建议从“提出”到“落地”的全链条更加畅通。东明路街道表示,将持续着力让更多群众的“金点子”真正转化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金果子”,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原标题:《这个街道发放的“银龄消费券”,源自一名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意》
栏目主编:毛锦伟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