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家族彻底崩了 | 巨潮
创始人
2025-11-26 11:57:04

来源:巨潮WAVE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一纸文书,捅破了最后一道屏障。顾家集团有限公司——这家曾经的家居巨头——顾家家居的创始股东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理由是无法清偿到期债务。

在此之前,一切都已经照朝着最不利的方向发展。

2023年11月时,顾家家居发生控制权变更,顾江生家族将29.42%的股权转让给盈峰睿和。这家由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控制的企业,以88.8亿元的交易价格,成了新任控股股东。

2024年1月,交易完成,顾家家居正式进入“何家时代”。9月,创始人顾江生辞去董事长职务。

到如今,顾家家居线下门店依然人来人往,仍有百亿级的销售收入,只是这个曾经带着浓厚家族印记的家居行业领军企业,已经不再姓顾。

令人唏嘘的是,几年前顾家家居创始人顾江生还豪气干云地喊出,要将“世界有宜家,中国有顾家”的口号转变成“欧洲有宜家,世界有顾家”。

如今宜家今犹在,而顾家却已经到走了彻底退场的境地。

“中国宜家”

顾家本来拿到的,确实是“中国版宜家”的剧本。

比如,两家企业都是家居行业白手起家的典范。

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1926年出生在瑞典斯莫兰省的一个家庭农场。由于家庭贫困,他从五岁开始就经商。1943岁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也就是宜家。宜家创业之初,是经销一些杂货。后来在1947年,宜家正式引入家具品类,家居生意从此起步。

顾家的故事始于1982年,创始人顾池苟也只是一个普通工匠,后来凭借着精湛的沙发制作的手艺,逐渐闯出了名气,在江苏南通创立了“顾家工坊”。

再比如,两者都是家族企业。

宜家一直由坎普拉德家族控制,其采取的宜家品牌授权、宜家基金会、宜家集团运营三权分立的创新模式,保障了企业的控制权一直在家族手中。

顾家工坊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顾池苟之子顾玉华接手。顾玉华于1996年创办了“杭州海龙家私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工坊向现代化企业的初步转变。几年的时间,企业年产值已达3500万元。

2000年,顾玉华27岁的儿子顾江生又正式从父辈手中接过企业管理权,并推出了“顾家”品牌。此后,顾江生聘用职业经理人来经营企业。

虽然各自的发展规模不同,但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宜家和顾家都是非常不错的家居品牌。

2024年,宜家总资产576亿欧元,净资产479亿元。现在,宜家在全球63个国家有574个商店,员工人数16万人。

顾家家居在中国市场也做到了出类拔萃。2025年前三季度,顾家家居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在申万二级家居用品行业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家居一哥。

面对比自己“年长”40岁的宜家,顾家家居的三代掌门人顾江生从来不掩饰自己想超越“前辈”的野心。为此,他甚至将顾家那句响亮的口号“世界有宜家,中国有顾家”进阶升级为“欧洲有宜家,世界有顾家”——宜家是欧洲的,顾家才是世界的。

资本狂飙

尽管对标宜家,顾家却没有尽学宜家。其中最典型的不同就是在资本运作上。

宜家是欧洲最著名的坚决不上市的企业之一。在宜家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以自身造血维持企业发展,从来没有进行过股权融资。

据说,宜家唯一的一次使用外部资金,就是英格瓦·坎普拉德大约十二岁时,从村里银行贷了五百克朗(约合当时六十三美元),用于从巴黎进口了五百支钢笔。钢笔销售完毕之后,英格瓦·坎普拉德就很快还清了贷款。

相比之下,顾家在资本运作上却一直相对激进,三代企业家将金融视为非常重要的经营手段。

2016年顾家家居上市前后,顾江生曾喊出“2026年实现营收、市值双千亿”的目标。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显然除了产业发展之外,更需要同步利用资本去进行急剧扩张并购。

在顾家集团官网2017年的大事记内容中,“产业+投资双轮驱动,打造世界级大家居产业控股集团”的话语仍十分醒目,仍在记录着当年的雄心勃勃。

在这份雄心的驱动下,2018年成为顾家家居的并购高峰年。这一年,顾家家居收购了德国RolfBenz、意大利品牌纳图兹的中国业务、美式家具“宽邸”、出口床垫“玺堡家居”等多个国内外品牌。

大规模的并购,推动了顾家进入发展扩张的快车道。2016年顾家家居年营业收入还不到50亿元,此后短短两年时间便实现了几近翻倍的增长。2019年营业收入更是越过了百亿大关,达到了110.94亿元亿元。

但很显然,这种激进扩张从来不缺乏“暗雷”。其最大的隐患就是,高价收购的资产一旦收益不及预期,很快就会从“金凤凰”变成“拖油瓶”。

比如高价收购而来的纳图兹,在2018年只贡献了784万元利润,Rolf Benz则是亏损了1100多万元。

以4.24亿元收购的玺堡家居,在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69亿元、8.13亿元和2.22亿元,但净利润仅为0.02亿元、0.12亿元和0.02亿元,整体经营表现远低于预期。

顾家家居只能在2022年又以1.61亿元的价格,将所有持有的玺堡家居的股权全部出售。一买一卖之间,净亏两亿多。

并购带来的负面效应自2020年起开始逐渐显现。顾家家居当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7.19%,为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净利下滑,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并购标的业绩未达预期,公司因此计提了4.84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

此外,顾家的投资踩雷也很多。2020年,公司购入不超过2亿元红星美凯龙债券,但随着2024年7月红星美凯龙进入破产重整,顾家家居被迫对该债权全额计提减值2.13亿元。

几乎在顾家大举扩张的同时,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通道,家居行业的整体环境也在恶化。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家具行业营业收入已经从2018年的7081.7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6771.5亿元。

在这个行业收缩的过程中,顾家成为了扛不住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顾家溃败

内忧外患之下,顾家高杠杆扩张导致的债务压力开始显现。

根据财报来看,从2019年开始,顾家家居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激增,2020年、2022年、2023年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已经不足以偿还债务,更多的是依靠借款来还债。

债务压力下,顾家家族开始出售股权以自救。

从2020年开始,顾江生家族就开始了大规模减持套现。到2023年11月,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可交换债券变相减持、现金分红等,顾江生家族累计套现超过百亿。

但这些钱可能还是不够。于是,顾江生最终把整个顾家都卖了出去。2024年9月,顾江生辞去董事长职务,由“美的系”老将邝广雄接任。

令人吃惊的是,加上出售股权的88.8亿元,顾江生家族累计的套现总金额已经约200亿元,但仍未能解决债务危机。

2024年8月,顾家甚至被原副董事长金志国起诉追讨720万元欠薪。2024年10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顾家集团强制执行标的6.53亿元,但因未履行给付义务,其持有的顾家家居股份被司法冻结并分批拍卖。

顾家人到底欠了多少债,套现的200亿都去了哪里?依然是人们心头的谜团。

而此时,远在欧洲的宜家同样面临着挑战。其2025财年全球零售额小幅下降1%,但门店客流量已经增至9.15亿人次,连续第五年实现增长。

这样的对比不免会让人有些感慨:当宜家稳扎稳打时,顾家却在资本运作的大潮中溃败。

幸运的是,顾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家居业品牌,仍将在这个市场中存留下去。进入何氏家族的大体系,对品牌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而且,中国传统家居业面临困境是全行业的事,即便是宜家中国业务也存在不小的问题。

2024财年,宜家中国区销售额约110亿元,较2019年高峰时下跌超30%,占宜家全球营收比例也从6%降至3.5%。市占率上,宜家在中国家具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66%进一步下探至2024年的2.34%。

面对这种局面,家居企业纷纷探索突围路径,尤其对智能家居寄予厚望。

美的在家电制造业上有深厚的底蕴,有利于顾家家居向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何家斥资百亿接盘,或许看中的就是智能家居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

写在最后

事实上,在何剑锋的带领下,顾家家居已经开始调整发展战略。

不久前顾家家居公告,要定向发行股票募集近20亿元,用途包括投资家居产品生产线智能化技改项目、功能铁架生产线扩建项目、智能家居产品研发项目、AI及零售数字化转型项目、品牌建设数字化提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随着与“美的系”合作深入,顾家家居有望在智能家居领域取得突破,在智能家居家电一体化的蓝海中获得一个位置。

只是,这些已然与顾江生和在家居产业里深耕三代人的顾氏家族没有太多关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四个关键词看兰州高质量发展新成...   原标题:兰州蓝 综合交通大会战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20强 新型工业化  四个关键词看兰州高质量发展...
中瑞股份:公司将持续关注包括韩...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近期中韩关系升温公司有承接合作韩国企业相关项目吗?董秘回答(中瑞股份SZ301...
碧水欢歌处 幸福正流淌 来源:皖西日报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淮河支流淠河的源头。这里国土面积2043.3平方千米,拥有...
中兵红箭:公司产品不直接应用于... 投资者提问:你好,请问公司在航天领域有怎样的业务?有哪些产品能应用在航天领域?谢谢!董秘回答(中兵红...
捷捷微电:汽车电子成发展重点,... 投资者提问:董秘您好,请问贵公司最近是否有新产品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产量规模是怎么样的水平,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