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树下长出“沙漠软黄金”
一场与蚂蚁森林的生态之约
农户张香来展示自己采挖到的肉苁蓉
梭梭树下长出的肉苁蓉
肉苁蓉与胡杨木、锁阳进行深加工后的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小心点,别碰伤梭梭根!”11月19日清晨的甘肃酒泉金塔县,戈壁滩上的风还带着凉意,47岁的张香来蹲在梭梭林间,手里的铁铲轻轻拨开沙土。记者跟着她的动作俯身细看,沙粒从指缝间簌簌滑落,没挖多久,一根裹着细沙、泛着乳白光泽的肉苁蓉便“冒”了出来,捏在手里沉甸甸的,还带着沙土的湿气。
“这可是‘沙漠软黄金’!”张香来麻利地擦掉肉苁蓉表面的沙,笑着将肉苁蓉轻轻放在了旁边的筐里。当天,作为蚂蚁森林“自然观察员”,记者与数十名媒体同行、自媒体博主一起,跟着当地村民钻进金塔县总面积达23万亩的蚂蚁森林梭梭林,脚踩在紧实的沙土地上,耳边满是梭梭林被风吹动的“沙沙”声,一场关于生态与增收的故事,就在这戈壁绿洲里徐徐展开。
2300万棵梭梭:从“沙窝子”到“绿屏障”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北邻巴丹吉林沙漠。“以前这地方,风一刮能把人吹得睁不开眼!”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军祥指着远处的沙丘,手里的铁锹往地上一戳,“咱们现在踩的这块地,十年前全是流动沙丘。”
改变是从2019年开始的。那年,蚂蚁森林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在金塔县启动梭梭种植公益项目,通过网友线上“浇水”提出种植申请、再由蚂蚁捐资支持线下专业团队种植的模式,让全国网友的公益力量和生态牵挂汇聚到这片戈壁滩。
“梭梭是沙漠里的‘先锋树种’,耐旱、抗风,成活率高,而且根系发达,扎好几米深。”李军祥蹲下来,扒开一棵梭梭的根部,“你看这盘根错节的,能把沙子牢牢锁住。”
如今再走进林区,梭梭林连绵起伏,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屏障。“你闻,现在风里都少了沙子味!”李军祥深吸一口气,笑着说。
截至今年11月,蚂蚁森林仅在金塔一个县就公益捐资约1.2亿元,目前已经种下了2300万棵梭梭,总面积超23万亩。而放眼整个甘肃,蚂蚁森林的生态捐资远不止于此。自2017年起,蚂蚁森林累计为甘肃协议捐资11亿元,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需求,种下梭梭、花棒、胡杨、沙棘、山杏等多种耐寒耐旱树种,累计超1.6亿棵,从河西走廊的荒漠地带到黄土高原的沟壑区域,绿色正一点点“啃”掉沙漠。
手挖肉苁蓉:地下藏着“致富宝”
如果说地面“整齐列阵”的梭梭林是防风固沙的“护卫队”,那么地下的肉苁蓉,便是让村民们鼓起腰包的“致富宝”。
“来,我教你挖!”记者跟着张香来学采收,才发现挖肉苁蓉是个技术活。铁铲要斜着插,离梭梭根至少20厘米,“不能伤了树,还要小心不要把肉苁蓉挖断了。”她一边说,一边轻轻撬动沙土,运气真好,居然一次挖到了四五根肉苁蓉。记者看到,肉苁蓉表面散发着玉石般的光泽,头部比较尖,呈柱状的身体部位比较长,带有鳞片。切开截面,还能看到晶莹的汁液,尝一口,清甜中带着浓浓的中药味。
“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树根部,有‘沙漠人参’‘软黄金’的美称,既是名贵药材,也能作为食材,市场需求特别大。”在旁边挖肉苁蓉的农户殷天斌凑过来,手里举着刚挖的肉苁蓉,“接种肉苁蓉有讲究,得在梭梭种下2年后,等根系长壮了才能接种,采收必须在肉苁蓉开花前采收,不然药效就会下降。”殷天斌已经是第三年在这里采收肉苁蓉了。“这个时间正好是农闲时候,以前如果去外面打零工,就没办法照顾家里,现在采收肉苁蓉既可以照顾家里还能有额外收入。”殷天斌说,在这两个月的采收季里,自己能收入1万多元。
如今,金塔已有7.5万亩蚂蚁森林梭梭林种了肉苁蓉,占全县肉苁蓉种植面积的50%,带动近千名农户参与其中。可以说,梭梭树这一蚂蚁森林最大占比树种,目前已成为当地生态价值转化和老乡们劳动增收的“绿色基建”。“我们金塔县很多农民都来这里干活,这些梭梭林,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让我们守着林子就能赚到钱!”殷天斌说。
网友线上攒能量,梭梭树下结“金果”
“肉苁蓉经过深加工后,可以制成肉苁蓉酒、肉苁蓉切片、肉苁蓉蜂蜜等产品,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李军祥拿起一盒包装精致的肉苁蓉茶告诉记者,针对年轻消费群体,他们还开发了肉苁蓉养生茶、肉苁蓉糕点等产品,包装设计简约时尚。“现在年轻人注重养生,我们就开发了便携装的肉苁蓉玫瑰茶,用开水冲泡5分钟就能喝,很受欢迎。”
“你看这些树,都是网友们在手机上种的。”蚂蚁森林工作人员刘晨指着一棵棵梭梭,“网友攒能量在线上种下一棵树,我们就相应地在线下种一棵树。”从2016年蚂蚁森林项目启动,蚂蚁集团已连续9年通过蚂蚁森林,累计向全国13个省区的生态建设协议捐资45.66亿元,支持了甘肃、内蒙古、河北、陕西、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的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已累计种下6.19亿棵树,九成以上分布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地区。“梭梭不仅是生态保护的‘主力军’,也是乡村振兴的‘助力者’。”刘晨告诉记者,甘肃金塔是目前蚂蚁森林公益捐种梭梭、再由当地自行接种肉苁蓉规模最大、产量最好的地区,“我们希望蚂蚁森林能有更多这样的案例出现,让更多荒漠戈壁变成绿洲,也让更多村民通过生态产业实现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赢,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夕阳西下,殷天斌和村民们把采收的肉苁蓉往车上装,车厢里的肉苁蓉堆成小山,在夕阳的余晖里泛着光。他笑着说:“你看,树多了,沙子不跑了,树下还有‘金疙瘩’,日子越来越有盼头!”风掠过梭梭林,沙沙声里,满是戈壁绿洲的生机与希望。这片在公益力量浇灌下成长起来的绿洲,正以“地上有绿、地下有宝”的独特模式,持续为荒漠化治理注入动力,在戈壁滩上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美好篇章。
记者 王星明 赵丽君 文/图
责任编辑:任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