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康养产业体系 助力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创始人
2025-11-26 08:52:02

(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记者 刘芳 王丽薇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范文平 摄

编者按:日前,十三届市政协召开第二十五次双月专题协商议政座谈会,围绕“培育壮大康养产业体系 助力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专题协商议政。现将委员发言与相关部门介绍摘登如下——

委员发言

系统推进康养服务体系建设

奋力打造区域公共服务中心新高地

霍丽云委员

一、强化机制协同与资源整合。建议成立市级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文旅、医疗、民政等资源,调度推进重点项目与任务。借势“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口号,策划“康养邯郸”系列宣传,吸引外地康养客流。借鉴河南栾川经验,出台民宿发展专项政策,推进经济型、适老型民宿示范村(户)建设,增强品牌效应与市场吸引力。

二、推动多业态融合和产品创新。推进“康养+文旅”,开发融入太行山水、广府古城资源的主题线路,增设中医药体验、太极养生等业态;强化“康养+医疗”,促进医疗机构与康养项目合作,拓展健康管理、远程诊疗及专业照护服务;延伸产业链条,依托本地中药材、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开发保健产品、康复辅具等衍生品。

三、加大政策支持与企业培育。落实灵活供地机制,盘活闲置房产资源,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出台专项补贴与以奖代补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康养贷”“民宿改造贷”等特色产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实施品牌塑造与龙头培育计划,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京津知名康养企业来邯投资,通过“项目合作+品牌输出”引入先进理念与管理机制。

四、完善服务网络与标准体系。加快市级智慧康养平台建设,实现康养服务资源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支持高校设立康养相关专业,加强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等紧缺职业培训。参照先进地区经验,制定康养服务标准,推出特色服务包,提升服务品质与品牌识别度。

加快推进我市数字化康养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展

杜献伟委员

一、构建数字化康养综合服务平台。依托现有老年人数据库,整合民政、医保、卫健等跨部门数据,打造集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线上线下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为政府规划制定、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各类养老模式融合,形成数智赋能产业体系,助力规范服务市场。

二、完善产业链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通过资金补贴、水电气热居民价格及税费减免,降低运营成本。以平台为核心,结合“康养+地产”“文旅”“医疗”等市场化模式,满足本地及周边省市养老需求。

三、加大投融资支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将符合条件的贷款纳入政策性贴息。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丰富养老金融产品。

四、建设医康养护标杆项目。立足四省交界区位优势,联动河北中医药大学引入高端医疗资源,延伸产业链至康复、适老化社区等领域,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树立京津冀康养标杆。

五、探索发展路径。推动市属国企与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融合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提供“机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方案,开发“AI养老顾问”,通过数据采集与算法分析实现健康预警及个性化干预。

深化三级公立医院改革 全力构建区域康养服务新格局

信栓力委员

一、纵向贯通,完善分层协同服务体系。设立高水平老年医学中心与老年病医院,转型或新建200-300张床位规模的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承接总院下转患者及服务失能老人;在社区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三级医院技术支撑的“健康驿站”,提供基层健康服务。

二、横向联动,打造紧密型医养联合体。三甲医院向合作养老机构定期派驻专家坐诊,建立24小时远程会诊平台与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养老机构护理员开展急救技能、老年病照护等专业培训。

三、智慧赋能,推进全域智能化健康管理。建设老年健康管理云平台,接入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数据,设置智能预警机制;推广“互联网+家庭病床”服务,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线上复诊、药品配送、上门护理等服务。

四、突出特色,发挥中医药康养优势。融入中医体质辨识、经络评估等技术,推广中医药膳、艾灸理疗、太极拳等非药物疗法,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

五、政策突破,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建议简化康养型医疗机构审批流程,推动康养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适配的医保支付方式,对示范性医养结合项目给予财政及基金支持。

针对医养人才短缺问题,联合院校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实施“银龄医护返聘计划”,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应对城区医院空间受限,盘活闲置资源改造康养设施,推动新建小区配建养老用房;针对产业链薄弱,引进龙头企业打造高端康养综合体,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相关领域创新转化。

突破人才培育瓶颈 助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侯欣常委

一、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夯实人才基础。依托市县中医院、示范机构建立区域性实训基地,开展基础照护、急救等模块化培训,面向社会招生扩充一线实用型人才,缓解县乡级人才急缺;争取省级支持,推动职校开设老年康复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康养旅游服务、中医养生保健等前沿专业,深化“职高—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对接优质医养资源,通过项目合作、柔性引进、学术论坛等方式,重点引进康复治疗师、老年病医生等高端人才,弥补高端缺口。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培养效能。推动院校与优质机构、企业深度合作,推行“理论学习+岗位实践”工学交替模式,聘请资深从业者担任产业导师,将最新行业标准与技术融入教学;申请省级项目,以政府引导、院校牵头、企业参与的方式,共建集教学、实训、研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基地,设置模拟养老社区、中医理疗室等仿真实践环境;依托基地鼓励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支持教师赴企业实践,建设“能上讲台、能下一线”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完善职业发展与激励体系,增强吸引力。研究制定养老护理员、康复师等多层次职业晋升体系,明确各层级资格标准与科学考核办法;落实省级资金,建立与技能等级、绩效、服务质量挂钩的薪酬增长机制,对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并优先推荐竞赛培训,探索高级人才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衔接机制,争取在机构设置专业技术岗;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开展“最美护理员”“技能大师”等评选,探索将专业贡献与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积分落户等社会福利挂钩,提升人才认同感与尊严感。

抢抓康养经济新机遇 打造“北方长寿村”金名片

贡占宁委员

一、创新组织模式与协同治理。推行“联村共治”,以田鑫小镇为中心,联合周边约10个行政村成立区域康养产业发展联盟。

二、深化产品创新与业态融合。构建“长寿+”产品体系,用食疗来养生,开发以连翘茶、长寿泉、醋等本地食材为特色的养生餐饮,如“长寿宴”。用功法来养身,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和森林瑜伽等。用文化来养心,开设书法、绘画、民乐、长寿文化讲堂等课程。用农耕来全面疗愈,发展农事体验、园艺疗法。开发集“医养结合、森林疗愈、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康养社区,填补京津冀中高端市场空白。

三、打造主题化、差异化体验。政府执能部门根据景域各个村、各个点具体自然优势引客、留客,坚决避免同质化。

四、创新资本合作模式。政府通过土地政策、税收优惠等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整合闲置资产,联合企业、医疗机构形成全域联动,把我市西部山区资源联运起来,构建“邯郸康养走廊”,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养生目的地。

五、强化政府统筹,破解用地瓶颈。希望能够将长寿村片区纳入康养产业专项规划内,调配建设用地情况,支持像“田鑫小镇”这类已初具影响力和发展潜能的项目引入国企、城投平台合作开发,在全国打造北方“长寿村”金名片。

部门介绍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强化“三个引领”,夯实发展根基。发挥重大项目引领,2025年上半年谋划实施康养项目138个、总投资455.2亿元(全省第2位),14个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6.9亿元,13个项目投用;以16家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树标杆,5家入选北京养老服务网;培育优质民宿42家、农家乐167家,推动旅居康养与乡村旅游融合。

二、深化“三向赋能”,促进提质升级。养老强基实现“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全覆盖,建成30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761个社区日间照料站点,168家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康养+”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出18条旅居路线,康养食品产业产值128.4亿元;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3个社区及老年活动中心智慧示范点。

三、拓宽“三种途径”,叫响产业品牌。与京津地区签订养老服务合作协议,43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冀高水平机构达成71项合作;推送9家康养机构至北京养老服务网,举办12场推介活动;建成康复辅具展销中心,成功举办首届展销会。

四、健全“三位一体”保障,激发发展活力。建立月度督导调度机制,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争取中央资金1.63亿元、专债资金4.68亿元,保障14个重点项目1200亩用地,完成养老服务人才培训7968人次。

下一步,将打造“三区联动”示范带、深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招商推介,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民政局

我市康养产业社会需求旺盛、投资意愿强烈、投资趋势加快,已进入发展快车道。民政部门牵头联动发改、文旅、卫健等部门,重点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一是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增效行动,推行上门服务、适老化改造,建立探访关爱制度,组建志愿队伍帮扶空巢、独居及失能老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二是实施社区养老服务扩能提质行动,打造“1+N”空间布局(建有率100%),发展“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引进知名品牌、培育本地机构,老年助餐覆盖75%以上城市社区;三是实施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按“一院一案”改造,推动200家相关机构升级,服务安全与消防审验达标率均100%;四是实施农村养老服务强基固本行动,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升级150家农村互助幸福院,以“党建+网格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五是实施医康养深度融合发展行动,推广“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模式,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与“太极+”场景,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六是实施银发经济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建设产业园区,发展“候鸟式”旅居康养,搭建适老产品体验与消费平台,培育高品质示范项目。

当前康养产业正处关键过渡阶段,下一步将以科技创新、生态协同、普惠共享为目标,构建全人群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全国重要康养目的地、京津冀养老“后花园”,满足群众多样化高品质需求。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围绕“千年古城+特色文旅+康养产业”三位一体京畿康养福地建设目标,市卫健委聚焦“医养融合”核心,强化京津冀协同,推动康养产业与区域公共服务深度衔接,成效显著:

一、构建多元医养体系。以“医养互嵌、资源互通”为核心,搭建多层次服务网络,机构床位充足且纳入医保,实现养老与医保衔接,医疗资源向养老端延伸,筑牢“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基础。

二、打造“中医康复+”品牌。立足地方文化底蕴,整合中医康养资源,培育示范载体,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与时令药膳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医养融合服务。

三、深化京津冀协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进远程协同与检验结果互认;建立京津老年人医疗服务专班,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开展“周末专家邯郸行”,提升本土服务能力。

下一步,精准发力促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政策协同,联合医保部门扩大报销范围、拓展长护险覆盖;二是升级“互联网+医养”,搭建智慧平台、扩充居家服务团队;三是强化跨部门协同,做强“中医康复+”品牌,扩大协同成果,助力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四个关键词看兰州高质量发展新成...   原标题:兰州蓝 综合交通大会战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20强 新型工业化  四个关键词看兰州高质量发展...
中瑞股份:公司将持续关注包括韩...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近期中韩关系升温公司有承接合作韩国企业相关项目吗?董秘回答(中瑞股份SZ301...
碧水欢歌处 幸福正流淌 来源:皖西日报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淮河支流淠河的源头。这里国土面积2043.3平方千米,拥有...
中兵红箭:公司产品不直接应用于... 投资者提问:你好,请问公司在航天领域有怎样的业务?有哪些产品能应用在航天领域?谢谢!董秘回答(中兵红...
捷捷微电:汽车电子成发展重点,... 投资者提问:董秘您好,请问贵公司最近是否有新产品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产量规模是怎么样的水平,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