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南湖公园生机勃勃。11月25日,记者在南湖公园看到,湖水泛着粼粼波光,一群野鸭或在水面悠然游弋,或展翅盘旋低飞,灵动的姿态尽显自然野趣,吸引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
不少家长带孩子在湖边开展“观鸟日记”活动,孩子们用画笔记录鸟儿展翅姿态,家长则引导他们用望远镜观察,并在一旁轻声讲解,文明的种子在亲子互动中悄然生长。市民韦女士陪着3岁女儿一起观鸟。她说:“孩子很喜欢动物,听说南湖边鸟儿特别多,我们就趁着晴好天气来看看。”
令人欣喜的是,南湖边新添了观鸟设备,让文明观鸟相伴生态家园。
近年来,南湖凭借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鸟类的热门栖息地,但湖面非常宽阔,让想观察鸟类活动细节的市民游客只能远远眺望,难睹飞羽灵动的细节。为让大家更好地邂逅自然之美,南湖公园沿湖边设置了8处共享望远镜点位,让观鸟变得轻松便捷。无论是远处掠过湖面的鹭鸟,还是水中悠然浮游的野鸭,都能通过望远镜清晰观察。在观鸟的过程中,南湖公园呼吁大家文明观鸟:保持安静距离,不要追逐惊扰鸟类;爱护观鸟设备,用后归位,勿撕扯涂鸦鸟类科普画册。
文明观鸟理念正转化为全民行动。在石门公园观鸟台,摄影爱好者纷纷用镜头记录下鸟儿优美的姿态。他们架起“长枪短炮”,却始终与鸟儿保持适当距离,不惊扰、不驱赶,静默守候,捕捉自然之美。
石门公园观鸟台的科普展板前,常有市民驻足研读,认真学习了解有关鸟儿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迁徙路径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鸟儿等相关知识。公园步道旁,几名市民正将果皮和纸巾等垃圾装入垃圾袋,随后投入不远处的垃圾桶。“不能让垃圾影响了鸟儿的生长环境。”市民王阿姨一边清理一边说。
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生态科普体验,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南宁市人民公园在荫生植物园内打造了沉浸式观鸟点,最大限度减少对鸟类原有栖息环境的干扰,为青少年自然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课堂。
如今,候鸟迁徙栖息不仅是季节性的自然邀约,还是这座城市文明素养的生动缩影。大家用行动践行文明观鸟理念,让每一次观赏都成为一次美好的记忆,共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本报记者凌剑伊
通讯员李晓慈 蒋银花
下一篇:古今智慧,护民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