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儿童安全 中国玩具产业迎来“新国标”
创始人
2025-11-26 07:11:03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玩具作为儿童认识世界、学习规则、激发想象力的“第一本教科书”,其质量安全与产业发展备受各方关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一级巡视员(正局长级)冯海沧等围绕玩具产业发展成效、标准升级亮点、安全保障举措等内容进行解读。

  行业加速转型升级

  我国既是玩具生产大国,又是玩具消费、出口大国。何亚琼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玩具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我国作为全球玩具生产及贸易中心的优势地位进一步稳固。

  行业发展韧性更强。我国建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玩具产业链,生产技术先进、技术工人素质高、产业优势显著,能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的玩具产品。2024年,我国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达978.5亿元,比2020年增长25.5%;玩具产品出口额达398.7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9.1%,超四成产品出口美国、欧盟市场。据有关机构测算,预计2025年全年,我国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会超1000亿元。

  产品种类更丰富,质量标准更健全。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玩具产品的品种丰富度实现大幅提升,玩具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毛绒、布艺、木制、金属、塑胶等各种材质的玩具产品基本实现全覆盖;益智玩具、智能玩具等创新产品引领潮流新趋势;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的应用为玩具产品注入新动能,显著提升玩具产品交互体验,能互动、能养成、有性格、有记忆的AI玩具深受年轻人喜爱,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新赛道。据统计,2024年我国AI玩具市场规模约246亿元,预计2025年全年会增至290亿元。

  产品更加注重价值体现。近年来,以盲盒、手办为代表的,具有情绪价值、收藏价值的玩具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在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也成为玩具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24年,国内市场潮流和收藏玩具及周边产品零售总额达到558.3亿元。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在原创IP打造、品牌运营等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将中国原创力量推向世界舞台,有力提升了中国玩具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标准全面升级加码

  近年来,我国玩具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质量长期处于较高安全水平。但一些不符合标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隐患的劣质玩具的出现,也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针对玩具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对GB 6675.1至GB 6675.4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在充分调研我国玩具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对标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提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约束力和适用性。

  在防范健康损害方面,增补了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短链氯化石蜡、硼元素等10类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大幅增加对玩具产品中化学类有害物质的覆盖类别,着力解决小朋友放入嘴里、污染手臂、伤害身体等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标准修订还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进行了优化完善:明确36个月以下婴童玩具重点材质甲醛限量≤30mg/kg,首次设立玩具TVOC释放量≤0.5mg/m3的国际领先指标,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限量种类从6种扩展至10种……

  在机械物理安全方面,增加了明火装置玩具、食品造型玩具等新产品的技术要求,优化了原标准中悠悠球、充气玩具、吸盘弹射物等细分品类产品的特定要求,强化标准技术要求对玩具产品物理安全的适用性。

  在防火安全方面,新增了面具等头戴玩具的阻燃性能技术要求,完善了玩具化装服饰、玩具帐篷等供儿童进入的玩具、软体填充玩具等三类产品的阻燃性能测试方法,切实保障玩具产品的防火安全。

  “新修订发布的标准,相当于以前及格分数线是60分,现在提升到90分才算合格。依据新标准生产的玩具产品可以让孩子们玩得更省心、更放心、更安全。”何亚琼如是说。

  多举措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为全方位守护儿童玩具用品质量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从标准引领、风险防控等多方面进行发力。

  做好通用安全保障。针对新兴儿童用品层出不穷的发展现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儿童用品通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2025年10月5日发布,将于2026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对儿童用品物理机械安全、有害物质限量等共性安全指标进行了规范,为儿童用品领域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监督执法提供了明确标准依据。

  做好精准风险防控。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媒体,密切跟踪新形态玩具及婴童用品的安全风险,及时启动标准制修订程序,确保安全隐患“防得住、防得准”,同时通过择优遴选中国消费名品,正向引导企业坚守质量底线,营造企业追求好品质、社会认可好企业、消费者支持好产品的良好氛围。

  做好新标准落地保障。为保障新旧标准平稳换版实施,新修订发布的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过渡期采用了“12+12”的工作方案,为生产和销售环节提供了“双保险”。新标准发布后,相关部门将通过线上云课、线下园区培训等形式开展标准宣贯,通过标准宣贯让玩具产业链各相关方更好地“懂标准”、更快地“用标准”。“玩具生产企业应主动对照新标准技术要求开展全面评估,倒排工期做好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改造及原材料选购等关键环节的适配调整工作。”何亚琼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吉祥航...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吉祥航空业绩修复节奏与行业略有不同,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三年业绩修复斜率与利润...
苏奥传感跌2.01%,成交额9... 11月26日,苏奥传感盘中下跌2.01%,截至13:20,报8.78元/股,成交9762.93万元,...
中国动向公布中期业绩 公司拥有...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吉利汽车因雇员行使认股权而发行...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沪宁股份涨2.02%,成交额2... 11月26日,沪宁股份盘中上涨2.02%,截至13:24,报27.28元/股,成交2216.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