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霸山 非管不可!黔灵山“人猴冲突”困局怎么破?丨动静深度
创始人
2025-11-25 12:20:34

野生猕猴,是贵阳黔灵山公园的一张名片。

前不久,黔灵山公园管理处和贵阳云岩区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公告,就公园范围内野生猕猴管控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涉及猕猴种群调控、投喂管理、行为引导与约束、安全保障等方面。目的是为了平衡生态保护、游客安全与游园体验。

这一切源于一个现实问题:人猴冲突。

当下,公园内猕猴种群数量的快速膨胀面临挑战——上千只猴子严重超出公园生态承载力。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黔灵山公园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62.97万人次,同比增长21%。猕猴数量与游客数量双增长,加剧了人猴冲突。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已发生需要进行伤口处理的猕猴抓咬伤事件1600余起,较往年略有上升。

那么,黔灵山公园“猴满为患”到了什么程度?会带来哪些危害?又该采取怎样的科学管控措施?动静记者对话了相关各方以及行业专家。

猴满为患:人工调控势在必行

贵阳黔灵山公园的猕猴家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猴口”爆炸。

据专家测算,理想条件下,黔灵山3000多亩林地,猕猴环境自然容纳量应该在400只以内。贵州大学林学院2024年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黔灵山公园目前猕猴数量达895±210只。贵阳市云岩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龙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原本一间房只住一只猴,现在硬塞进了三只猴。”

这种超载状况在几十年间形成。贵州省林业科学院院长冉景丞告诉记者,“20世纪60年代,贵阳市防疫站试验场6只猴子顺着山脚跑到黔灵山,原本动物园就有十几只猕猴,再加上贵阳二戈寨救护中心跑出来的几只,构成了黔灵山公园现在的三大种群。”

刁奕欣是贵州大学林学院生态学博士,自2018年起,他所在的团队长期监测黔灵山猕猴的生存状态。他告诉记者,监测数据显示,猕猴种群已脱离自然调控。“猕猴种群从早期的7个主要群扩展到如今的15个,增长速度确实很快。”刁奕欣介绍。

猕猴数量为何激增?根源在于它们过着前所未有的“安逸生活”。陈龙解释说,“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在黔灵山公园,这些猕猴几乎没有天敌。”没有猛兽威胁,加上热心游客源源不断地投喂,猕猴们失去了生存危机感。

冉景丞算了一笔更详细的账:“现在大约有上千只猕猴,按1/4的适龄母猴计算,一年就有差不多300多只新生猴。生存无忧,加上人类投喂的食物中含有激素,原本应该三年两胎的猴子,现在变成了一年一胎,甚至出现两年三胎的情况。”

野生动物最难熬的就是幼年期,刁奕欣表示:“在我们的观察中,几乎看不见幼猴尸体,黔灵山幼猴的存活率还是比较高的。”这意味着自然界的所有调控手段几乎全部失效,人工调控的必要性在提高。

事实上,这些猕猴已经不再满足于黔灵山公园内的领地。冉景丞表示:“猴子们已经扩散到林科院、森林公园、花溪十里河滩甚至大学城。食物不够吃,它们就要往外扩张,这是正常的生态规律。”

陈龙也认为:“这些已经习惯与人接触的猕猴,如果迁到更远的地方,当它们找不到足够食物时,会自动往人流聚集的地方去寻求食物。”这样一来,人猴矛盾的发生范围将不仅仅局限在黔灵山公园内。

猕猴数量增加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陈龙回忆:“以前黔灵山公园里有很多取水点,现在这些水源点几乎都没有水了。”由于猕猴数量过多,地表植被破坏导致储水能力下降,地面板结,雨水无法渗透,就直接造成了山泉水断流。

过量的猕猴还像“割草机”一样阻碍森林的自然更新。刁奕欣提到:“嫩叶、果实和种子被大量消耗,林下的幼树和灌木遭到啃食。生物多样性已经显著下降,我们在公园里很少能看到松鼠,鸟类也遭到生态挤压。”

冉景丞在实地观察后也发现:“我们在那片区域,一个鸟类的巢都找不到,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如今,园区植被遭受破坏的区域在扩大,而伤人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据黔灵山公园管理处统计,截至今年10月,已发生需要进行伤口处理的抓咬伤事件1600余起,较往年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入园游客比往年多。由于伤情不同,每位受伤游客所需的医药费也不同,全年费用约80万元。陈龙说:“几乎每天都有几起伤人事件,这部分花费目前主要由区财政负担。”

在冉景丞看来,这些冲突的根源都在于投喂。“猕猴对食物是第一需求。当它来抢你的,你放手就没事;你要是跟它争夺资源,它肯定就咬你,这也是人惯出来的。”

爱变成害:游客投喂是猕猴剧增的根源

游客们满怀喜爱递出的薯片、饮料、巧克力,正变成对猕猴的“甜蜜毒药”。

黔灵山公园工作人员李达表示:“游客投喂的高糖、高盐、高油的加工食品严重危害猕猴身体健康,更导致它们‘行为异化’,比如野外觅食能力下降,攻击性和乞食行为异常突出。”

刁奕欣所在的研究团队调查发现,黔灵山猕猴已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秃顶、肥胖等疾病,而人工投喂是导致黔灵山猕猴繁殖过快的根本原因。刁奕欣说:“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们发现这些猕猴的肠道微生物已经和其他猕猴有显著差异,它们的食性从自然食物直接过渡到人类食物,增加了共患病的风险。”

陈龙说:“最怕的是结核病,这是人畜共患的。”在他看来,猴群密度过大滋生了疫病传播风险,而频繁的人猴接触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黔灵山猕猴的习性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刁奕欣告诉记者:“在野外,猕猴活动范围很大,但黔灵山这里的猕猴高度集中在游客步道和活动区,比如弘福寺、九曲径和黔灵湖等区域,出没时间也与游客入园时间高度重合。”猕猴改变了野外觅食的习惯,转而围绕从游客那里获得食物。这种习得性行为的改变还引发了种群内部结构的变化。

“年轻强壮的猕猴能抢到更多食物,将其他猕猴排挤出自己的范围,催生了一批专门抢人类食物的‘肇事猴’。”刁奕欣描述道。除了对外造成困扰,猴群内部也因生存空间和资源的极端拥挤,陷入了持续的冲突,出现猕猴攻击性增强,伤残率上升的现象。

也因此,陈龙说出了他们当前面临的困境:“我们是野生动物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管理猕猴,但无法管人。”网络上,仍有人为了流量给猕猴戴乌纱帽、喂酒、喂皮蛋,拍摄其反应,而这些行为与科学保护背道而驰。李达说:“黔灵山公园常年存在一些直播群体,他们用各种极端方式刺激猕猴,吸引观众,赚取网络流量。”

同时,外地游客对黔灵山猕猴的“可爱滤镜”也让管理难上加难。陈龙说:“有些游客第一次见到猕猴,觉得新奇,不知道它们攻击性这么强。”

尽管如此,但黔灵山猕猴的分流工作却并不容易。冉景丞提到:“由于黔灵山猕猴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分流到其他动物园或者相关机构时,体检环节通常不达标,出现没人要的情况。”

科学管控:不是伤害 而是更好的保护

面对困境,科学管控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如何对猕猴进行科学管控?刁奕欣所在团队正在尝试新的探索。他介绍道:“猴脸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每一只猕猴,建立个体档案,记录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活动范围。目前准确率可以达到85%,未来有望提升到95%以上。”这项技术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识别出经常捣乱的“熊猴子”和温顺的“乖猴子”,对具有高攻击倾向的“问题个体”进行重点监控或行为干预。同时,还能更准确地统计种群数量,为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对此,陈龙建议:“可以在黔灵山公园划分特定区域,实施差异化管理。让‘熊猴子’远离人群,在开阔的区域设立‘人猴互动区’,一定数量的‘乖猴子’可以与游客在保持安全距离下进行互动。”

真正的保护,是保持距离的尊重,而非亲密无间的干扰。刁奕欣曾参与上海“人貉共存”案例,貉广泛分布在上海部分居民小区里,直接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间重叠,有居民担心会对老人、小孩和宠物造成威胁。而通过治理实践,他认为人兽共存是个持久战,持续的公众教育至关重要,“大部分的人兽冲突是人类过度靠近野生动物引发的,只要保持三米距离,不投喂,人与野生动物的大部分冲突都能避免。可以通过短视频、科普和现场互动,改变人们固有的想法,不要把野生动物当做家里的宠物看待。”

对于黔灵山这张“名片”,冉景丞认为:“比如说我们将黔灵山猕猴减少到100只,不对它投喂。猕猴还在那里活动,只不过不会那么亲近人,其实不亲近才是正确的。”他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只要一段时间不投喂猕猴,它们就会慢慢疏离。同时也要训练它们自己去找野生植物吃,并进行动态监控,控制种群数量一直在合理范围内。”

“我们不是突然要做这件事,从2020年就开始进行人为调控,但效果不明显。”陈龙说。此前,黔灵山公园于2022年和2024年分别进行两次猕猴分流调控,但其繁殖速度比调控速度还快。

除了技术手段和分区管理,陈龙强调了立法的必要性。他认为,无序投喂是现在问题最大的症结。他希望强化相关立法,比如划定栖息地保护范围,原则上禁止在栖息地内投喂野生动物。

黔灵山的猕猴,不该是让人“谈猴色变”的麻烦制造者,也不该是依赖人类投喂的“乞丐”。科学管控,不是在伤害动物,也不是限制其自由生存,而是给予整个生态系统呼吸的空间,让人与自然的相处更加和谐。

记者:王婧玲

编辑:欧阳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四个关键词看兰州高质量发展新成...   原标题:兰州蓝 综合交通大会战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20强 新型工业化  四个关键词看兰州高质量发展...
中瑞股份:公司将持续关注包括韩...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近期中韩关系升温公司有承接合作韩国企业相关项目吗?董秘回答(中瑞股份SZ301...
碧水欢歌处 幸福正流淌 来源:皖西日报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淮河支流淠河的源头。这里国土面积2043.3平方千米,拥有...
中兵红箭:公司产品不直接应用于... 投资者提问:你好,请问公司在航天领域有怎样的业务?有哪些产品能应用在航天领域?谢谢!董秘回答(中兵红...
捷捷微电:汽车电子成发展重点,... 投资者提问:董秘您好,请问贵公司最近是否有新产品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产量规模是怎么样的水平,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