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本报讯 (曹轩)近日,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5年河北省县域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经专家评审和部门把关,在全省范围筛选了15个具有较强代表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的典型案例。曹妃甸区“以增值化服务打造‘妃常好’营商品牌”成功入选,是唐山市唯一入选案例。今年以来,为破解企业服务“碎片化”“被动化”难题,曹妃甸区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多侧涉企服务资源,以增值化理念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高效精准服务,推动涉企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转变,着力打造具有曹妃甸特色的“妃常好”营商品牌。
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服务载体
打破传统服务局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线下升级企业服务中心,整合多方资源设8大专区,提供62项“一站式”服务,按企业初创、成长、成熟三阶段精准施策。线上搭建“妃常好”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设“政策直通”“诉求直报”“产品直销”“服务直达”四大模块,通过利用AI技术向企业推送惠企政策,搭建24小时诉求通道对企业诉求实时响应,供需对接、人才招聘、高企申报等服务在线可达。平台已动态梳理并精准推送惠企政策798条,全区19773家企业入驻;累计发布供需信息131条、人才需求325条,集成190项金融产品和11家律所信息,服务直达企业。
建立“三层级+闭环式”协同机制
破除部门壁垒,保障服务落地。顶层设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专班,统筹23 个部门资源,对企业反映的土地、资金、审批等复杂问题实行“直通快办”;中层强化企业服务中心枢纽作用,多渠道收集诉求并建立诉求办理台账,通过线上平台“三色预警”和线下回访督导,确保“件件有回音”;基层推行“涉企服务专员”网格管理,从全区各职能部门精选64名业务骨干,组建涉企服务专员队伍,定点联系企业,定向收集诉求,定责跟踪办理,将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百米”。依托该机制,已高效办理涉企诉求64件,回访满意率达到100%;通过主动联系企业4000余家,提供精准增值服务300余次,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创新“多维互动+精准推送”沟通模式
破解单向沟通弊端,提升政企互动效能。构建“4+2”常态化政企沟通体系,“四类活动”即现场办公、政企座谈会、政银企对接、供需对接会,“两类平台”即“妃常好”企业服务平台和线下企业服务中心。针对企业不同需求,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高企申报辅导、专利培训等定制化活动30余场,累计惠及企业超过1200家。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供需匹配等活动,推动20余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贷款意向1.18亿元。同时,为破解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痛点,通过政策解读短视频、《惠企政策小红书》等通俗化渠道,破解政策落地痛点。首版“小红书”上线当日点击量即突破6000次,有效破解了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的难题,政企互动效能与政策转化率大幅提升。
强化“全链条+多要素”产业赋能
推动“审批改革”提速产业项目落地,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推进21项审批改革,成立“帮办工程师”团队,推行“极简审批”,优化联合验收方式。推动“供需对接”完善产业链生态,梳理企业供应链图谱,建立本地配套企业“白名单”,组织“产业链对接会”,帮助企业缩短交货周期、降低成本。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聚焦与曹妃甸区契合度高的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高效帮助企业缩短交货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显著提升了重点产业的上下游本地配套率,为全区产业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上一篇:黑土沃野启新程 振兴路上再扬帆
下一篇:巴兰碧水绘新图 千年古城焕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