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小事当成治理大事
创始人
2025-11-25 06:22:22

当上海彭浦新村居民告别数十年“拎马桶”的日子,当上海黄浦老城厢在保护文脉中配齐卫生设施,一场历经30余年、惠及上百万市民的旧城改造攻坚终于完成。作为超大城市,上海以解决“拎马桶”问题的“小改造”破解民生“大难题”的实践值得深思,其中蕴含的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精准施策之道,为今后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资源整合的“一盘棋”思维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钉钉子精神,是破解民生难题的关键。近年来,存在“拎马桶”现象的房屋,零星分布在上海各地,其改造问题不可能单靠市场力量或单一部门。上海以“全市统筹、区为主体”的思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空间置换、存量挖潜,在天井、晒台等闲置空间中辟出“半平方米卫生间”,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种“攥指成拳”的整合逻辑,打破资源分散局面,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部门联动的“协同网”机制,是打通治理堵点的核心支撑。旧改绝非住建部门的“独角戏”,从管线迁移、规划审批到民生保障,涉及10余个子系统。上海早在2007年就确立旧改“一把手”责任制,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将住建、规划、城管、民政等部门力量拧成一股绳。在上海彭一小区改造中,就组建了专项工作组,住建部门负责户型优化,水务集团定制排污方案,民政部门同步推进适老化改造,破解近300种不规则房型的改造难题。这种无缝衔接的协同联动,打破了部门壁垒,让旧改“温度”直达基层,印证了“系统治理才能高效破题”的治理思路。

“一户一策”的“绣花功”创新,是实现民生温度的根本保障。旧改的核心是“人”,千差万别的家庭需求不能简单“一刀切”。上海始终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在上海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建立了“一户一档”,针对老人家庭增设扶手,为空间狭小住户设计外置管道;在上海贵州路街坊,创新“抽户改造”模式,置换底层房屋建设共用卫生间,既守住历史风貌又解决排污难题。更可贵的是,上海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蕃瓜弄通过26场讨论会才最终形成房屋改造方案,杨浦区“人人议事厅”收集百余条优化建议,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让改造方案更反映民意,也彰显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深刻内涵。

从成片旧里改造到零星“拔点攻坚”,上海旧改的每一步都践行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如今,上海基本实现“拎马桶”现象清零,更明晰了超大城市治理的逻辑,即资源整合要锚定民生导向,问题解决要强化系统思维,精准施策要坚守群众立场。

可以说,民生难题的破解,从来不是孤立的“点上突破”,而是治理体系的全面升级。唯有把“群众小事”当作“治理大事”,下足功夫,城市更新才会既有高度又有温度,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底色也才会更加鲜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乐摩科技(02539)11月2... 乐摩科技(02539)于2025年11月25日-2025年11月28日招股,拟全球发售555.56万...
动向极其危险,国际社会需高度警...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袁睿、刘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日方将在与中国台湾...
金辰街道政企沙龙促多民族文化跨...   本报讯 记者胡耀元报道 日前,盘龙区金辰街道“跨界融合 创见未来”政企沙龙活动在昆明理工泛亚设计...
86岁陈燮阳天津指挥“传奇”音...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洋 摄影 姚文生)日前,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音乐...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会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