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刘国栋)11月19日,“沈阳市产业工匠”“沈阳市产业青年工匠”命名发布暨劳模工匠创新创效经验成果交流活动举行。北方重工佟海龙、王吉鑫、印思阳、胡建峰荣获2025年“产业工匠”荣誉称号;何宇双、汪洋、王恩朋、王刚、刘福、庄大伟荣获2025年“产业青年工匠”荣誉称号。
这10位一线技能精英以精湛技艺攻克技术难关,以创新突破赋能产业升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追求卓越、精研技艺、敢闯敢试、尽责奉献的工匠精神。4名产业工匠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深耕,在各自领域成为技术标杆与创新先锋。例如,佟海龙年均完成机加工时超7000小时,主导方大炭素压机嘴型加工、竖井掘进机部件制造等多项首次攻关任务;自主研发的“复杂曲面宏程序编程法”使加工效率提升30%,总结的12种异型工件装夹法在全公司推广。胡建峰聚焦球磨机、双边剪等核心产品加工,年均工时超6000小时,攻克150余项生产难题,其“函数程序配合反划铣头加工法”为企业年省刀具成本近5万元,尽显实干创新风采。
6名青年工匠以青春之力勇闯技术高地,在重点项目攻坚与工艺创新中崭露头角,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宇双成功攻克锡青铜堆焊裂纹、气孔难题及200mm厚板窄间隙埋弧焊技术,在节省焊材的同时将工期缩短一倍,探伤一次合格;汪洋先后参与多台盾构机等关键结构件制造,月均产量超15吨,一次交检合格率保持100%。
上一篇:沈音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交响音乐会
下一篇:把艺术创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