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林下夕)
一封提及“特朗普为Bubba进行口活”的邮件,将美国两位前总统卷入爱泼斯坦案的核心漩涡。
“问问班农,普京是否掌握了特朗普给‘Bubba’进行口部性行为的照片?” 在这封2018年爱泼斯坦弟弟马克发出的邮件中,“Bubba”是克林顿的知名昵称。这封邮件的曝光,将美国两位前总统同时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性丑闻风暴。
2025年11月,美国国会以427票赞成、1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爱泼斯坦档案透明法案》,要求司法部在30天内公开所有非机密文件。这场表面上的“透明胜利”,背后是一场被逼至墙角的政治自救。
01 关键邮件,性丑闻传闻的起源与政治引爆点
2025年11月12日,美国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公布了一批爱泼斯坦案件文件,其中2018年的一系列邮件成为性丑闻传闻的导火索。爱泼斯坦的弟弟马克在邮件中询问哥哥:“你还好吗?你之前提过自己是糖尿病早期患者,现在情况如何?你儿子唐纳德现在干嘛?”
随后的邮件出现了关键句:“问问班农,普京是否掌握了特朗普给‘Bubba’进行口部性行为的照片。”“Bubba”是克林顿在任时的知名昵称,邮件中使用定冠词“the”,暗示特指克林顿。
邮件曝光后,马克·爱泼斯坦紧急辟谣,称“邮件中的‘Bubba’绝非指克林顿前总统”,并强调邮件是兄弟间的私人玩笑。然而,他并未否认邮件提及的“特朗普为某男性进行口活”这一核心事实。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英语中“the”可表特指,若仅为玩笑,无需额外添加此词。提问者使用“the”暗示其认为此类照片真实存在,否则仅会泛泛而谈。这一语法细节成为支持邮件真实性的关键论据。
02 权贵网络,爱泼斯坦案的全球性丑闻体系
杰弗里·爱泼斯坦案不仅是单纯的性犯罪案件,更是一张覆盖多国政商王室领域的精英腐败网络。这位神秘的金融家通过其位于加勒比海的私人岛屿“小圣詹姆斯岛”(俗称“萝莉岛”),招募未成年少女为权贵阶层提供性交易。
爱泼斯坦在美国政商界人脉极广。飞行日志显示,克林顿曾26次乘坐爱泼斯坦的私人飞机,特朗普也被记录至少7次同行。爱泼斯坦在2002年接受《纽约》杂志采访时甚至说:“我和杰夫相识15年了,他是个很棒的人。”
爱泼斯坦的私人飞机被称为“洛丽塔快线”,成为权贵前往“萝莉岛”的重要工具。其岛屿上存在全天候监控的“妓院式”运作模式,未成年女孩被迫与权贵发生关系。受害者超过250人,最小年龄仅14岁。
表:爱泼斯坦案关联死亡人员
姓名 身份 死亡/事件时间 官方死因/事件描述 疑点与影响 杰弗里·爱泼斯坦 主犯 2019年8月 狱中上吊自杀 死亡当晚监控失效、警卫擅离职守,舌骨骨折等他杀疑点 让-吕克·布鲁内尔 重要同伙,模特经纪 2022年2月 狱中上吊自杀 被指控提供未成年女孩,死亡中断跨国线索调查 弗吉尼亚·朱弗雷 关键受害者与指控者 2025年4月 自杀 曾公开声明绝不会自杀,死亡导致核心证人缺失 约瑟夫·雷卡里 案件首席探员 2018年 短暂患病后死亡 死亡时机敏感 罗伊·布莱克 爱泼斯坦辩护律师 2025年7月 因病去世 掌握2008年认罪协议内情 埃斯特·萨拉斯法官家属 审理案件的女法官 2020年 儿子遇害,丈夫受伤 枪手伪装快递员,目标疑似法官本人,案件审理蒙上阴影 03 政治博弈,特朗普与克林顿的回应策略
特朗普:从好友到决裂的复杂关系
特朗普曾与爱泼斯坦关系密切,公开称赞其为“了不起的人”。1992年,爱泼斯坦出席特朗普与玛拉·梅普尔斯的婚礼;2005年,特朗普与第三任妻子梅拉尼娅的婚礼上,克林顿夫妇更是座上宾。然而,大约在2000年代中期,两人关系破裂。特朗普方面的解释是因爱泼斯坦“挖走”海湖庄园的员工弗吉尼娅·朱弗雷(后成为关键受害者)。2019年爱泼斯坦被捕后,特朗普迅速划清界限,称已“15年未联系”。
面对邮件爆料,特朗普团队采取了激烈的否认与反击策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爱泼斯坦是民主党人”,并要求司法部调查克林顿、前财长萨默斯等民主党阵营人士与爱泼斯坦的关联。
克林顿:有限的回应与持续的牵连
比尔·克林顿与爱泼斯坦的关联同样深厚。法庭文件显示,克林顿曾多次乘坐爱泼斯坦的私人飞机“洛丽塔快线”。一份解封的证词记录爱泼斯坦曾说过“克林顿就喜欢年轻的(女孩)”。面对质疑,克林顿的发言人通常采取简单否认和保持距离的策略。克林顿发言人仅在11月14日简单回应:“克林顿没做任何事,什么都不知道。” 此后克林顿团队未进一步评论,被解读为“默认存在隐情”。
政治投机与双标嫌疑
特朗普对爱泼斯坦案的态度存在明显的机会主义双标。他一方面强调与爱泼斯坦已断交15年,另一方面又被曝出1990年代至少7次搭乘爱泼斯坦私人飞机的记录。2025年7月,特朗普甚至起诉《华尔街日报》,否认2003年给爱泼斯坦发送性暗示生日贺卡,但CNN曝光视频证实两人曾长期密切交往。这种矛盾姿态揭示了整个爱泼斯坦案的政治本质:对多数政客而言,真相不如实用重要。
表:涉案男性与政治人物(公开记录)
姓名 身份 关联证据 回应 比尔·克林顿 前总统 26次搭乘私人飞机,文件提及73次 发言人否认参与犯罪 唐纳德·特朗普 前总统 7次飞行记录,曾称爱泼斯坦“很棒” 称“已断交15年” 安德鲁王子 英国王室 被定罪性侵未成年人,文件提及76次 庭外和解,否认指控 艾伦·德肖维茨 哈佛法学教授 文件提及137次,被控淫虐未成年少女 强烈否认指控 拉里·萨默斯 前财长 通信记录提及爱泼斯坦 辞去OpenAI董事 04 司法阻碍,档案解密的法律授权与限制
法案博弈与有限透明
2025年11月通过的《爱泼斯坦档案透明法案》代表了美国国会对行政部门透明度的一次重要干预。该法案要求司法部在法律生效后30天内公开所有非机密档案,但允许以“保护个人隐私”或“避免干扰调查”为由删减内容。
这种有限度的透明引发公众质疑。2025年2月司法部公布的首批爱泼斯坦文件中,超过100页被大段涂黑,254人“按摩师名单”被完全隐藏。司法部称涂黑是为“保护受害者隐私”,但共和党人批评其过度使用权限掩盖权贵涉案证据。
关键人物离奇死亡与真相的湮灭
爱泼斯坦案最令人不安的一面是一系列关联人物的非正常死亡。2019年爱泼斯坦在狱中死亡,官方结论为自杀,但其颈部的多处骨折(包括舌骨骨折)在他杀案件中更为常见。狱中监控故障、看守人员失职等一系列“巧合”,使得“自杀”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2025年4月,关键受害者弗吉尼亚·朱弗雷在澳大利亚“自杀”身亡。她曾是案件中最具代表性的受害者之一,曾勇敢出面指控爱泼斯坦、麦克斯韦尔及英国安德鲁王子。她的死亡因此被蒙上了更深的阴影。
这些接连不断的死亡事件,使得仍在服刑的爱泼斯坦前女友吉斯莱恩·麦克斯韦尔的处境也引发外界关注。整个案件呈现出“谁沾边儿谁出事”的诡异态势,为彻底查明真相设置了巨大障碍。
05 国际维度,横跨多国的权贵盛宴
爱泼斯坦案绝非单一的美国国内案件,其网络遍布全球,深度牵扯多国政要、王室成员和富商。
英国安德鲁王子是案件中曝光度最高的国际权贵之一。受害者弗吉尼亚·朱弗雷指控爱泼斯坦强迫她与安德鲁王子发生关系。尽管安德鲁王子否认指控,但这场丑闻使其名誉扫地,并最终以庭外和解告终。
爱泼斯坦与以色列的关系也颇为深刻。他不仅与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巴拉克交往甚密,还曾巨额资助哈佛大学等顶尖学府的科学研究。爱泼斯坦的核心同伙吉斯莱恩·麦克斯韦的父亲是英国媒体大亨,与以色列情报部门关联紧密。
爱泼斯坦在美属维尔京群岛注册银行和信托公司,将其私人岛屿作为国际性交易的基地。这种跨国运作模式使其能够规避单一国家的司法管辖,也让案件的全貌更加难以查清。
表:爱泼斯坦案涉及的国际维度与关键人物
国家/地区 涉及关键人物/实体 关联性质 影响与后续 英国 安德鲁王子 被受害者朱弗雷指控性侵 名誉扫地,庭外和解,英国王室蒙羞 以色列 前总理埃胡德·巴拉克 交往密切,被法庭文件提及 引发对以色列政治人物与爱泼斯坦关系的关注 法国 模特经纪让-吕克·布鲁内尔 重要同伙,提供未成年女孩 在法国狱中死亡,跨国调查线索中断 美国哈佛大学等 获得爱泼斯坦巨额资助 资助科学研究,建立学术联系 哈佛大学等机构声誉受损 美属维尔京群岛 爱泼斯坦的私人岛屿与银行 性交易活动基地,金融避风港 凸显离岸金融中心和飞地在此类犯罪中的隐蔽性 06 未来影响,未解的谜团与制度性失灵
政治博弈与两党伪善
爱泼斯坦案最令人不安的方面或许是其在高度极化政治环境中的工具化利用。两党都试图从这一悲剧中获取政治资本,而非真诚追求正义。
特朗普对爱泼斯坦案的态度经历了从承诺公开到态度谨慎的转变。尽管在2024年竞选期间承诺透明化,但上任后司法部的解密进程被批评为雷声大、雨点小。这种政治投机在2025年夏季达到高潮,两党都不愿承担“阻挡真相”的政治代价。
制度信任的侵蚀与长远影响
爱泼斯坦案的长远影响远远超出了个别人物的政治命运,它直接挑战公众对美国司法体系和社会制度的信任。案件揭示了权力与责任的极端不对等——爱泼斯坦2008年仅服刑13个月,且获“工作假释”特权。
对普通美国人而言,爱泼斯坦案已成为“权贵是否能够逍遥法外”的象征性测试。超过60%的美国人认为案件“涉及高层掩盖”,这一数据反映了公众对制度的深度怀疑。
爱泼斯坦案接下来的30天倒计时,将是对美国政治透明度的终极测试。司法部能否交出相对完整的文件,公众又将看到多少未经涂黑的真相,这些都将决定这部政治大戏的最终结局。
文件公开的30天倒计时已经开始,但真相的道路依然充满迷雾。2025年11月14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关于民主党人和他们与爱泼斯坦关联的真相或许很快就能揭晓!”
然而,那些在权贵博弈中被视为筹码的受害者,他们的正义能否实现,才是衡量这一事件真正意义的最终标准。正如一名维权者所言:“我们厌倦了等待,但不会停止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