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物流大省是怎么做到的?
创始人
2025-11-24 06:20:32

(来源:新华日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本报记者 许愿 田墨池

上午9时,货车司机李涛接到订单,将整车汽车配件从南京江宁区运往上海嘉定。此时,运满满APP上仅从江宁发往全国的货源订单需求就有上千单。

“以前,在物流园‘趴窝等货’是常事,找货效率低、成本高。”开货车20多年的老司机王建军回忆,10年前跑货运全靠“腿勤嘴甜”,车一空就要去物流园盯小黑板,运气不好蹲3天都找不到回程货。如今,司机卸完货,在驾驶室里动动手指,就能被精准匹配的货单“包围”。

从“趴窝等货”到“指尖找货”,是我省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的鲜活缩影。去年11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江苏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点举措》,我省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据初步核算,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2.7%,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节约物流成本约400亿元。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实体经济的“筋络”。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就是为经济发展“舒筋活血”。这笔成本如何省下?降本之路又将如何走下去?

做强枢纽载体,畅通物流动脉

“降低物流成本,必须从体系入手,做强枢纽载体,形成规模效应。”省交通运输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语道破关键。

在物流成本中,港口如同一个个“闸口”,它的畅通与否、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物流链的成本。只有把这些枢纽建强、打通,货物才能更顺畅地流动,费用才能降下来。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连云港港用“更智能、更专业”的方式来提质增效。前10月,连云港口岸集装箱吞吐量超3亿吨,同比增长6.89%。增量从何而来?答案在码头现场:旗台作业区液体散货码头等专业化泊位建设,进一步满足特定货种高效、低损装卸需求;连云港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里面,48台AGV机器人24小时作业,一次性可满足5200辆进出口汽车存储需求。“硬件设施的持续升级,缩短了船舶在港停留时间、显著降低物流成本。”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新文表示。

目光从沿海转向内河,在制造业重镇苏州吴江盛泽,长三角(盛泽)现代供应链码头的升级,让当地企业感受到“家门口的便利”。

“码头南接杭州、嘉兴,东临上海,西靠太湖,是长三角江海河联运体系的关键枢纽。”长三角(盛泽)现代供应链产业园副总经理傅晓剑告诉记者,二期项目建成后,码头将拥有5个2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和1个2000吨级待泊泊位,形成年吞吐量268万吨的综合码头作业区,码头还引入海关监管功能,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从仓储、报关到装船的全流程操作,推动港口带物流、经贸、产业联动发展。

江苏拥有长江岸线、沿海岸线以及京杭大运河,港口资源得天独厚。基于此,省港口集团结合江苏进出口需求,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江海河联运、海外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等,培育10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26条江海河联运线路,为江苏本地制造业“量身定制”物流运输产品。

这些举措构成系统性的物流降本方案:宏观上优化网络布局、提升规模效应,降低全程运输单位成本;中观上提升港口作业率,压缩货物在港时间;微观上延伸港口服务功能,减少企业间接物流支出。目前,全省共创建10个国家物流枢纽、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8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4个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数量居全国前列。

平台企业发力,参与资源配置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一批平台企业正以技术为引擎、以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带动全产业链物流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在常熟服装城,一家中型服装批发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月发货量约5000单,如今每月物流成本比过去节省17.5万元,降幅高达50%。其中,运输成本下降30%,人力成本下降50%,货物损耗率从3%降至1%。这一变化得益于接入了江苏云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智慧物流平台。

江苏云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昕辉介绍,公司建立集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于一体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资源集约,在运输、管理等环节助力企业实现了系统性降本。运输环节,平台直连商户与干线物流,打破打包工垄断,使每单运输成本降低30%以上;同时整合近200条物流干线,引入知名快递总部资源,快递单价下降30%,单票成本平均降低1至3元。管理环节,通过网格化运营和全流程数字化,人力成本降低约30%,错误率下降40%。平台运营后,常熟服装城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例从12%至15%降至8%至10%,整体降低约30%。

AI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一项重要技术。司机王师傅常年在长三角奔波,某天在南京卸货后急需找一单回上海的货,却发现距离最近合适订单在35公里之外。就在他准备空车返回时,运满满智能系统推荐了3公里内一单发往苏州虎丘的货,正好能衔接其返沪计划。

“这单虽不完全符合‘直达上海’条件,但实际很划算。”更让王师傅惊喜的是,在他前往虎丘的途中,系统又匹配了从虎丘到上海的返程货源。通过智能衔接,他实现全程双向载货、毫无空驶,将原本耗费在等待和空跑中的时间转化为有效运营,显著提升单日收入。

满帮集团副总裁杨星乔介绍,运满满在AI技术赋能下,通过对司机行为习惯、车辆特性与实时货流的深度学习和预判,实现精准匹配与路径优化,让物流运输变得更高效、更经济,优化升级自身物流系统,让中小货主找车更容易、司机接单更公平,真正实现物流资源的全局最优配置与普惠共享。

提升制度效能,刷新通关速度

制度机制的创新是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的重要推动力。江苏各地通过优化流程、打破壁垒、整合资源,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效益。

9月26日,第一篓膏肥黄满的大闸蟹出水,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依托昆山国际空港全新的前置安检模式,这批“第一篓”大闸蟹在出水后仅用2个多小时就完成包装、收揽、集中配送等过程,并通过东航物流昆山航空前置货站,开启通往全国各地的“极速之旅”。

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多式联运事业部总经理宋科介绍,过去大闸蟹需先由货车集中揽货运抵机场,再完成繁复的安检、打板等操作,耗时较长且易在物流高峰期造成拥堵。如今昆山国际空港联合顺丰速运实施的“航空前置货站”模式,仅需一个小时即可完成进场、打包、驳运等全流程,无缝衔接机场的航班舱位,相当于把“机场安检口”搬到大闸蟹的“家门口”,物流时效提升约15%,成本降低约10%。

今年7月,装载137个集装箱的“忠兴图南”轮从南京启航驶往上海,其中的包装危险货物集装箱首次享受沪苏“一单制”“一箱制”政策便利,标志着该政策从“新三样”成功扩展至其他品类的包装危险货物。

“新模式实现货物至洋山港33小时、外高桥25小时的‘零待时’直达,整体物流时效压缩2至3天,每年可为周边企业降低综合成本超千万元,提升运营效率30%以上,吸引更多的货物由公路转向水路,促进水运物流提质增效,增强区域航运综合竞争力。”南京港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江苏海事局统筹协调,联合上海、浙江海事局试点的长三角“新三样”危险货物水水中转“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相较于法定办结时限,该模式节省约46个小时、每个自然箱可降低2000—3000元的物流成本。

放眼国际物流大通道,制度创新红利持续释放。为提升中欧班列通关效率,南京海关联合铁路部门、班列运营平台推广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对符合条件的货物推行“抵站直装”,确保出口货物随到随检;铁路、海关、港口合作推出连云港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模式,利用出口箱的闲置空间让小批量货物“搭顺风车”,平均每票为企业节省73%的物流成本,节约发运等待时间15天以上。

直面降本难点,打通增效“经络”

社会物流成本不等于物流直接成本,而是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业内人士表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是简单降低运输成本,也不是要压缩物流企业的合理利润,更不是影响物流从业人员收入,而是要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各环节协同衔接,全面提升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用尽可能少的物流费支撑尽可能多的经济产出。

目前,我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5.4%降至目前的12.7%,全省物流提质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效,也就是说,江苏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从15.4元下降到12.7元。

从15.4%降至12.7%,意义深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介绍,江苏物流类型多、规模大、成本占比高,物流“降本增效”直接影响企业微观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向物流“要成本”“要效益”,畅通交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成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富有紧迫性的战略优选和“必争之地”。物流成本降低的背后,也意味着江苏将减少不必要的物流环节和成本支出,有力增强制造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然而,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吕永刚说,随着综合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一些显性的运输成本较快下降,但一些隐性成本仍不容忽视,如不少库存货物周转时间过长,远高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导致库存效率不高且占压资金偏多。

此外,部分中小微企业透露,物流“降本增效”面临资金、观念、政策等多重挑战,使得物流模式转型相对滞后,仍以传统物流模式为主,难以适应物流数智化、网络化、标准化趋势,制约综合物流成本下降。

《江苏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点举措》提出,到2027年,江苏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2%左右。

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晓娟认为,推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需从数据互联、技术赋能、优化运输结构3个关键维度进行系统性革新。“各行业应该进一步打破数据孤岛,构造可信数据空间,推广AI大模型、无人技术等全链路应用,攻关智慧物流系统集成创新。同时,调整运输方式是降低物流成本最直观的路径之一,应进一步发展推广多式联运,让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

物流成本降下去,经济活力提上来。近年来,政策层面降低物流成本举措频出。

自5月1日起,江苏取消101座船闸收费,新建船闸一律免费。全省原收费船闸共154座,取消比例达65.6%。徐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蔺家坝船闸运行中心主任石永健介绍,取消过闸费后,准载6000吨级的一推三船队过闸一次可节省3800元,相当于船舶运输成本每吨降低0.6至0.8元。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能级提升,增强物流综合服务效能,加快构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骨干、以示范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物流枢纽体系;聚焦技术赋能,打造智慧物流降本成熟场景,推动智慧仓储、智慧港口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我省还将聚焦数据开放,打破物流环节数据孤岛,加强物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提升物流公共数据应用服务水平,推动企业数据开放互联,打通多式联运数据堵点,健全物流数据规范标准体系,推动数据高效采集汇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