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兵团文旅融合发展
创始人
2025-11-24 04:36:12

●高旭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和旅游紧密相连,文旅融合前景广阔,相较其他产业,文化旅游业具有创意性、引领性和关联性强的特点,在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特别是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应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主动融入全疆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布局,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多样化、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能力,切实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

坚持兵地一体,推动文旅资源整合与发展相协同

新疆地域辽阔,“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特征孕育出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壮丽,文化资源丰富多元。兵团分布于新疆各地州,具有鲜明的文旅特色和体制优势。推动兵团文旅融合,要强化整体思维,树立兵地共同发展意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是推进兵地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以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契机,高质量编制兵团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系统谋划大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兵团布局特点,加大新型旅游资源挖掘与整合力度,联合打造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坚持产业、城乡、兵地深度协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探索创建“兵地融合创新型旅游示范景区”,有效破解新疆“旅长游短”等现实困境。二是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内涵与品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文化和旅游的契合点、联结点,充分发挥兵团红色文化和军垦文化赋能作用,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丰富旅游内涵。重点围绕军垦文化名城和高品质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吸引力强的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构建具有兵团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兵团文旅产业实现整体性提升和突破性发展。三是增强文旅产品供给有效性。深入挖掘屯垦文化遗产、军垦文物的价值内涵,推动文物资源特别是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开发一批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屯垦文化和红色文化主题旅游产品,推动文化资源与景区景点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兵团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点,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消费,切实把兵团旅游打造成新疆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

深化链态融合,推动文旅产业与多业态联动发展

文旅产业是一个渗透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与许多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特别是在消费升级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文旅产业正从传统观光向复合体验转型。推动链态融合,突破产业边界、重组产业要素,构建“文化+旅游+X”的产业生态,不仅有利于形成更高的附加值,也能显著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一是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文章,以兵团屯垦文化IP为核心,打造集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屯垦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主题公园等新业态,促进各类文化创意内容向旅游领域延伸。积极发展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拓展自驾旅游、低空旅游、冰雪旅游等新领域,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二是推动构建宜居宜游公共服务体系。协同自治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在设施、管理、功能上的融合,构建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新建和改造一批文旅综合服务设施,推动文博场馆提升展陈水平、增设智慧服务;推动旅游设施增加文化功能,把公共文化服务嵌入旅游景区和游客集聚区,引入小剧场、书店等文化业态,提升整体服务效能与游客体验。三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和空间。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铁路网络建设等重大机遇,谋划沿线文旅联动发展,推进沿边旅游风景道、生态观光旅游风景道等建设,重点围绕环塔里木文化旅游圈、天山生态文化旅游带、西部边境跨境旅游带等布局,串联关键师市和节点,拓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领域,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走进新疆、走进兵团。

强化品牌引领,提升兵团文旅整体形象与影响力

品牌是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文旅资源要素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当今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建设已成为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关键。要构建清晰的品牌标识体系,加强宣传推广,讲好兵团屯垦戍边故事和新时代兵团故事。一是构建兵团文旅品牌体系。依托独特的屯垦文旅资源,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军垦文化名城和旅游休闲街区。开发深度体验式经典项目,推出一系列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精品线路。创新举办“红色之旅·壮美兵团”“中国屯垦”等主题宣传推介活动,持续办好各师市特色节庆活动,并积极探索举办屯垦文化旅游博览会,搭建文旅融合发展与推广的高端平台。二是扩大品牌传播效能。加强兵团形象的现代表达和传播,持续加大对兵团文化旅游资源的普查与创意转化力度,打造凸显“屯垦”与“红色”等最具有兵团特质的精品项目,推出一批兵团题材文艺精品和文创产品,设计蕴含中华文化底蕴、彰显地域特征的旅游线路,促进红色旅游、观光旅游向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通过多渠道、多媒介开展宣传,生动讲好“红色之旅”“壮美兵团”“繁荣兵团”的故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三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科技创新链与文旅产业链无缝对接,实施数字文旅产业提升行动,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直播、短视频等网络经济形态结合,发展数字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在兵团文旅领域的转化应用,引导文化场馆、景区开发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支持重点景区开发沉浸式项目,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发挥线上互动、引流优势,促进用户向线下消费转化,全链条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兵团文旅影响力。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乐摩科技(02539)11月2... 乐摩科技(02539)于2025年11月25日-2025年11月28日招股,拟全球发售555.56万...
动向极其危险,国际社会需高度警...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袁睿、刘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日方将在与中国台湾...
金辰街道政企沙龙促多民族文化跨...   本报讯 记者胡耀元报道 日前,盘龙区金辰街道“跨界融合 创见未来”政企沙龙活动在昆明理工泛亚设计...
86岁陈燮阳天津指挥“传奇”音...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洋 摄影 姚文生)日前,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音乐...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会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