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担当,青海希望
创始人
2025-11-24 03:55:42

秦 睿

“既然改变家乡总要有人去做,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2001年出生的叶力毛,从大学返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村,把一句朴素的追问,化作扎根家乡的实际行动。

情怀是回归的动力,实干是改变的起点。海晏县青海湖同宝山露营基地建设初期,她在四人团队中,从项目档案管理到客房管理;从刷马桶、套被子,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凌晨奔赴四千米山巅做日出直播;从自制海报、抖音联系供应商,到跑遍西宁推广团建、学习运营在线订房OTA平台——她在实干中迅速成长,也从青涩学生蜕变为独当一面的旅游从业者。

叶力毛并非孤例。在青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把个人理想写进家乡的土地。他们以情怀为舟,以实干为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面对高海拔的严酷环境与资源有限的现实挑战,他们没有等待观望,而是主动学习、大胆尝试,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双脚丈量家乡的土地,用双手搭建希望的蓝图。

青海的未来,正需要这样的青春力量。他们不空谈理想,而是将理想化为一次次洽谈、一场场直播;他们不畏艰难,而是把困难当作成长的阶梯,把挑战视为创新的机遇。叶力毛和她的同伴们证明,真正的“精气神”,不在于口号多么响亮,而在于行动多么扎实。

“能参与到同宝山旅游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我特自豪。我常盼着,同宝山成为响当当的地标被更多人知道!”叶力毛动情地说。这片土地最美的,不只是云海与日出,也有年轻一代感恩回归、实干奋进的精气神。蓬勃的朝气与坚定的担当,正是青海走向未来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坚实的希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