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牧业产业发展累计带动近10万农户增收
创始人
2025-11-24 03:50:22

本报讯 (记者 王臻) 记者近日从“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获悉,“十四五”以来,青海依托全省特色农业资源,突出一二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健全完善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增收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累计带动农户近10万户增收,提供就业岗位约1.2万个,农户人均约增收2万元。

目前,青海已累计建设牦牛、藏羊、油菜、青稞、枸杞、冷凉蔬菜6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3个农业产业强镇,实施标准化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市场营销、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项目,涉及8个市州35个县(市),累计支持265个主体参与产业集群与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其中包括26家事业单位、180家企业及59家合作社,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农户普遍参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全省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各地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民俗文化,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拓展农业功能、挖掘乡村价值、丰富产业业态、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25年,全省共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900家,从业人数7.1万人,其中,农牧民就业人数3.6万人;预计接待游客2600万人次,营业收入14.72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3.9亿元,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2.5万元。

此外,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乡村产业发展短板弱项,用好用活产业项目资产联农带农“十大”机制,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建设过程让群众参与、建设效果让群众检验、建设成效让群众受益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落实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等各类资金14.5亿元,累计建设315个乡村产业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