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标准缺位”短板 汽车芯片认证审查升级
创始人
2025-11-24 02:11:48

补齐“标准缺位”短板 汽车芯片认证审查升级

◎陈铭 记者 邓贞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持续推进,汽车产业对高可靠、高安全芯片的需求持续攀升。如何构建一套统一、标准的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国产汽车芯片规模化应用必须跨越的一步。

近日,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质量强链”成果交流推进会上,升级版“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2.0”正式发布,国产汽车芯片审查认证专家库和认证审查数字化平台同步上线。

升级后的技术体系紧扣当前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的痛点。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智能驾驶加速普及、整车厂算力需求攀升的背景下,这是对上车验证、场景适配和标准一致性等产业难题的“短板补齐”,也是驱动行业迈向成熟、产业链发展提质的关键一环。

产业痛点显现:

统一标准缺位,验证成本高企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芯片产业逐步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落地,标准不统一、验证成本高、测试覆盖不足、信任体系缺位等产业痛点随之显现。

痛点之一来自车企准入要求的“各自为战”。“不同车企之间的准入要求差异明显,这就导致同一款芯片在面对不同车厂的不同要求时,需反复进行应审、适配、测试和材料提交工作。”芯必达副总经理朱玉斌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背后反映的是芯片企业与整车厂之间统一“技术语言”的长期错位。

这一状况对产业链上下游均造成影响。朱玉斌表示:对芯片企业而言,重复测试几乎成为常态,不仅推高研发及验证成本,也延长了产品上车周期;对车企而言,同样需耗费大量时间与资源,重复论证芯片的可用性与适配性,极大增加行业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

另一痛点来自检测体系的不贯通。此前,国内缺乏覆盖“芯片—系统—整车”全链条的合格审查机制,部分测试内容与实际应用场景存在偏离,难以满足质量安全、可靠性及缺陷分析等方面的需求。“许多芯片设计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测试费用,也找不到权威、便捷的认证渠道,他们的创新产品往往难以快速获得车企信任并上车应用。”朱玉斌说。

此外,标准缺失的背后还存在供应链主导权的竞争。“标准体系涉及不同主体的专利和知识产权收益,谁的标准被采纳,谁就能在产业链中占据更高话语权。”一位汽车行业专家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企业希望通过差异化标准保持竞争优势,从而对统一标准动力不足,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产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行业整体协同效率提高受限。

多层次效应:

建立信任基础,推动降本增效

业内人士认为,“2.0版本”通过建立完整的认证审查体系、突破关键标准、构建数字化平台,为汽车芯片产业链建立了统一信任基础,有望推动产业链降本增效、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相比“1.0版”,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2.0版构建了9大模块、60项指标的认证审查技术体系族,覆盖新能源汽车5个域10类汽车芯片,实现了认证审查技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对芯片企业而言,相当于获得了一张高含金量的‘通行证’。企业按照此体系完成认证后,就可大幅降低进入各大车企供应链的沟通成本和重复测试成本,同时芯片质量可靠性也得到保证。”朱玉斌表示,体系的落地不仅将推动芯片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将从多个层面提升行业协同效率。

他解释称:对车企而言,统一体系能够有效降低选型风险和验证成本,减少重复验证、缩短开发周期;对产业链而言,统一的“技术语言”能让芯片设计者、系统集成商和整车制造商在同一框架下“对话”,减少沟通误差和技术对接障碍,提升整体协同效率。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技术体系统一最终将惠及消费者,“制程标准化后,产品的生产会更稳定、质量会持续改善。车的成本下来了,消费者将进一步受益”。

产业发展提速:

整车加码自研,新势力企业崛起

在标准体系趋于完善的同时,国内汽车芯片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加快普及,使整车厂对算力、感知能力及系统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驱使自研芯片加速量产落地,产业格局迎来新变化。

一方面,整车厂自研芯片技术迭代与量产节奏提速。近日,蔚来旗下芯片子公司安徽神玑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豪威集团、爱芯元智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等,合资成立重庆创元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加码智驾芯片。与此同时,蔚来自研的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已实现量产,搭载于其多款车型;小鹏通过自研图灵AI芯片,使新车型算力提升至2250TOPS。理想则在二季度财报中披露自研芯片有望明年上车交付。

另一方面,智驾芯片新势力加速崛起。成立于2022年的芯必达至今已量产8款车规芯片,出货量突破2000万颗,产品成功进入东风、小鹏、理想等头部车企供应链。此外,芯擎科技、仁芯科技、导远科技等企业今年完成大额融资,产业链创新活跃度显著提升。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从当前趋势看,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的升级不仅为国产汽车芯片提供了更规范的质量保障,也为整车厂、芯片企业和生态伙伴之间提供更顺畅的合作通道。随着体系进一步推广,我国汽车芯片产业有望在质量、效率和创新能力上实现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智驾平权”发展浪潮中赢得更大主动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