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至11月,“泉有防 城安康”2025年济南工伤预防(危险化学品企业)培训完成全流程推进。本次培训由济南市人社局主办,济南市莱芜安康安全培训中心承办,覆盖全市4个区县351家企业中的危化品重点单位,累计培训专职安全管理人员764人次、班组长595人次。
通过“靶向调研+实景实训+闭环考核”的创新模式,不仅让学员掌握了有限空间作业、高处坠落防护等关键技能,更推动全市危化品行业工伤事故发生率持续稳定在3%以下,年均降幅超5%,为省会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注入“强心剂”。
孔令茹 济南报道
打造“沉浸式”培训体系
破解安全教学痛点
“以前学安全规程总觉得抽象,直到在模拟舱里体验了有限空间作业流程,才知道每一步规范都能救命。”在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培训现场,刚完成实操训练的安全管理员李师傅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莱芜安康安全培训中心打造的“三维一体”培训体系。
为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培训中心前期开展“部门+企业+数据”三重调研,梳理出“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高、异常工况处置难”等8类痛点,同时分析近3年危化品行业工伤数据,将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事故高发环节纳入核心培训内容。
基于调研结果,培训中心构建“差异化课程+实景实训”模式。针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开设《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课程,结合“某生物科技公司有限空间中毒致7死4伤”案例,拆解应急管理漏洞;面向班组长,侧重实操技能,设置灭火系统实操、心肺复苏演练、VR高空坠落体验等8个实训模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培训现场看到,中心投入专项资金配置的有限空间模拟舱、高处作业安全平台等设备前,学员们轮流操作,专业教练手把手指导“如何检测有毒气体浓度”“安全带正确穿戴步骤”,沉浸式体验让安全知识从“纸上”落到“手上”。
为保障培训质量,培训中心实行“全流程管控”:学员凭身份证实名签到,培训全程视频监控;考核采用“线上刷脸考试+线下实操评估”,危化品行业学员需两次考试合格方可结业,不合格者由专家上门补考;建立“学员评教+师资考核”机制,每节课后收集学员反馈,对授课专家实行“课程满意度+学员通过率”双指标评价,年度淘汰率不低于10%。“我们还为每位学员建立‘纸质+电子’双档案,包含培训录像、成绩单等资料,确保过程可追溯。”培训中心校长朱美介绍。
企业安全意识升级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通过培训,员工对异常工况的处置速度比以前快了30%,今年检修期间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山东晋控明水化工集团安全部经理荆立峰的话,道出了企业的真实变化。该公司将培训所学与“三化”改造结合,全员自动定位管理覆盖全厂区,近期工伤发生率较去年再降15%。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家家企业以一组组硬核数据印证着工伤预防培训的价值。山东明泉新材料作为培训启动仪式举办地,1500名一线员工通过灭火、有限空间救援等实训,将安全规程转化为实操技能,轮值总经理乔学震表示:“现在员工看到隐患会主动上报,安全已经成了生产的‘前置条件’。”山东九羊集团则通过培训构建“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整改回访”闭环管理,截至11月,轻伤事故同比下降56%,重伤事故保持“零记录”;山东华氟化工完善反“三违”奖励机制,今年6月,有员工举报承包商高处作业未持证上岗的重大隐患,公司整改后奖励举报人500元,“现在车间里主动查隐患的员工越来越多。”公司安环部部长王波说。
规范、专业的工伤预防培训推动企业安全意识的提升,完成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职工的自主防护意识显著增强。齐鲁安替制药班组长小李坦言:“以前觉得‘按经验来’就行,培训后才知道危化品操作差一点都不行,现在每天上岗前都会检查防护装备。”齐鲁制药职工小陈通过VR体验“安全带磨损致高空坠落”后,每次高空作业前都会反复检查设备:“这不是走形式,是对自己和同事的生命负责。”
“工伤预防没有终点。”济南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扩大培训范围,将高危作业环节一线骨干员工纳入培训;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培训组织效果好的企业和先进个人,增设工伤预防知识比武竞赛……让安全理念深植每一家危化品企业、每一位从业者心中,为泉城安全生产筑牢“第一道防线”。
上一篇:一只没有边界感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