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
11月19日—21日,“2025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浙江省副省长胡伟、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杭州市市长姚高员出席并致辞。
“2025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以“破界共生:探索旅游业的无限可能”为主题,聚焦可持续发展、跨界融合和科技赋能三个方面,探讨旅游业如何突破边界,迈向更具韧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未来。
会上发布了《2024—2025跨境旅游消费趋势研究报告》和《从旅游减贫到乡村振兴:旅游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两份世界旅游联盟研究报告。
《2024—2025跨境旅游消费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世界旅游联盟与万事达卡、携程集团合作发布,依托2024年三季度至2025年二季度末万事达卡消费洞察、携程出入境产品预订数据,系统分析全球旅游以及中国出入境旅游的整体消费趋势、结构变化与需求特征。
《报告》显示,全球旅游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体验型出游仍是拉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能,体育赛事、娱乐演出对旅游的拉动效应尤为明显。出境游方面,内地游客出境旅游的总人次和消费总金额继续增长,国外短途目的地、小众目的地增长速度较快。签证政策的优化、体育文娱活动的带动以及国际航线的恢复,都对中国内地游客出境旅游起到了促进作用。Z世代、亲子家庭、银发族等不同出游人群也呈现出不同的出游偏好。体验、探索、小众、个性化成为出境游的新趋势。入境游方面,受免签及签证便利化政策持续优化的带动,入境游客数量保持高速增长,享受免签政策入境旅游的人数增长明显,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变长。一线城市仍然是最吸引入境游客的目的地,同时一批三、四线城市新兴目的地的入境游客数也增长显著。购物、餐饮、健康类消费占比显著上升,入境旅游消费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旅游减贫到乡村振兴:旅游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中国乡村旅游从减贫到振兴可持续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中国在不同阶段的宏观政策制定特征以及防返贫路径设计。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在推进旅游减贫、乡村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时,系列政策工具注重围绕“以产业融合推动多元发展转向、以规划设计构建多层协同格局、以资源整合打造旅游业生态圈”,并取得切实效果。随着中国旅游公共政策不断细化,未来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将呈现“更加注重政策协同创新、更加注重数字科技赋能、更加注重乡村价值挖掘”等典型特征。同时,报告着眼于贫困的动态特征,着重强调增强减贫韧性的重要价值,并结合中国发展样本提炼出“激励脱贫人口自我成长,增强内生动力;培育脱贫人口现代观念,阻断贫困传递;提升脱贫人口生计能力,强化发展韧性;鼓励脱贫人口社区参与,提升发展意愿”等四大阻断返贫的重要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