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初冬季节,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双柳长江大桥上空候鸟成群飞过,桥下江豚嬉戏。大桥北岸接线工程上,一座独特的银灰色全封闭式声屏障正在加紧安装。
“工程完工后,即便大桥以设计最高时速运行,交通噪声也能减弱至日常交谈水平。”湖北交投双柳大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汪西华介绍,这座为保护候鸟专门建设的声屏障,在长江桥梁建设中尚属首次。
双柳长江大桥“一跨过江”气势如虹,而这个位于涨渡湖湿地中心的声屏障,以400米长、6.38米高、34米跨度的规模形成“隔音保护罩”。抬头可见,普通鸬鹚、苍鹭等鸟类不时从声屏障上方飞过。
武汉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重要节点,每年往来候鸟超5000万只,涨渡湖湿地是越冬候鸟途经武汉的重要栖息地。为守护这片“鸟类乐园”,大桥设计之初便绕道一公里避让保护区核心区,2020年又补充调查并邀请专家做鸟类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最终确定建设声屏障。
现场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声屏障区域内声环境稳定在昼间50—55分贝、夜间40—45分贝,适合鸟类栖息。
据了解,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长1430米、宽50.5米,是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整体采用“一跨过江”的施工方案,大桥自2022年9月开工,工程主体横跨长江、背靠涨渡湖湿地,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将大部分施工工序移至工厂内完成,并采取绿化覆盖、中水回用等措施,显著减少了施工现场的能耗、扬尘,降低了噪声,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和施工全过程的无害化。
“在大桥工程项目不远处,就是备受瞩目的‘江豚湾’,据观测,已有约20头长江江豚在这里栖居,是武汉长江江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建利介绍,大桥施工期间,不仅没有影响到江豚的栖息繁衍,三年来,双柳长江大桥所在江段的江豚数量不减反增,引来众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一睹“水中精灵”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