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青评 | 公共落叶不能成少数人的“摇钱叶”
创始人
2025-11-23 09:26:25

(来源:荔枝新闻)

转自:荔枝新闻

寒意渐浓,银杏叶黄,摇曳的银杏叶是全民共享的浪漫景色,却也催生了一门“季节限定”生意——落叶售卖。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店铺开始出售银杏叶,例如100片叶片售价约29.9元,部分热门单品销量已达数百单。

这看似红火的“落叶经济”,引发不同声音。支持者认为,落叶从“一扫了之”到“变废为宝”,不仅盘活了闲置自然资源,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低门槛的创业机会。反对者则担忧,这类行为可能构成对公共资源的私占与牟利,触及公共资源商业化的边界问题:谁有权利“售卖”属于公众的落叶?

落叶之所以受到市场青睐,在于它精准契合了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对消费者而言,低价购叶可用于手账装饰、店铺布景、摄影道具等多种场景,既省去捡拾处理的麻烦,也顺应了“懒人经济”的消费趋势。对卖家来说,只需捡拾落叶并稍作处理,即可通过电商渠道变现,不失为一种低成本的增收方式,也吸引了一些文创爱好者进行产品开发。

然而,必须明确的是,公共落叶不应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城市街道、公园等公共空间中的落叶,本质上是属于全体市民共同享有的公共资源。市民在游览过程中捡拾少量落叶作为纪念或装饰,属于对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也体现着对自然之美的共享权利。然而,一旦商家介入,大规模捡拾并用于商业销售,性质便发生改变。公共资源被转化为私人收益,这不仅违背了公共资源的公益属性,也可能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例如,若商家为获取“品相完好”的落叶而摇晃树木、踩踏绿地,将直接破坏景观完整性,侵犯其他市民享受公共环境的权利。

“落叶经济”之所以引发争议,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规范中,尚未对落叶捡拾的范围与数量作出明确界定,缺乏具体的行为约束条款;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对这类商品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未能有效规范“公共资源私售”行为。

实际上,公共资源的商业化并非不可为,关键在于采取合理、有序的方式。例如,可由城市管理部门统一收集落叶,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合规企业进行文创开发,并将所得收益用于公共绿地的养护与提升;也可划定特定区域允许市民免费捡拾,同时对有批量采购需求的商家设置许可与收费机制。如此,既能满足公众对落叶的多样化需求,也能确保商业行为在规范框架内运行,实现公共利益与市场价值的平衡。

公共资源的商业化边界问题始终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议题。任何对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能偏离“公益”底线,也不能脱离“规则”约束。唯有在商业价值与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公共资源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城市发展才能兼具温度与效能。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文稿|彭博(安徽理工大学)

编辑|童婷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减肥必看!关于脂肪的这些知识你... 一提到脂肪人们常常会和肥胖联系到一起然而,脂肪作为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放弃“生命之门”?广西一小区业...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近日广西柳州鹿寨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鹿寨县某小区存在业主违规拆除防火门的...
马来西亚拘留14名日本籍公民 转自:扬子晚报据日本驻吉隆坡大使馆22日透露,马来西亚警方在槟城州拘留了14名日本籍公民。这14人疑...
美官员:美国将对委内瑞拉开展新... 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央视新闻,多名美国官员近日表示,美国准备在未来几天启动...
欧洲领导人称美28点新计划“需...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22日电(记者陈斌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峰会期间,多位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