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江 新故事|老字号的“新掌门”
创始人
2025-11-23 05:10:09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毛晓星

“妈妈,我爱你。生日快乐。”——在“秋林里道斯”125周年庆典上,这声由总经理林珈旭借由夜空与无人机光影发出的星空告白,成为了整场盛典最隽永的一刻,精准触动了台下每一位老创业者与新接班人的心弦,引发强烈共鸣。

近年来,在林珈旭带领下,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对产品持续升级,并与哈尔滨文旅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哈尔滨红肠这一城市名片。2024年营收突破17亿元,不仅稳坐“中华老字号食品企业前十强”,更清晰勾勒出林珈旭从家族接班人向行业革新者的华丽蜕变,成为这家老字号企业顺利完成代际传承的有力印证。

随着第一代创业者年岁渐高,哈尔滨一批老字号企业陆续步入交接班关键时期。与林珈旭一样,韩钰、张迪等一批三四十岁的年轻“掌门人”,在新老思维的碰撞与磨合中突破桎梏,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突破,为老字号开辟出一条迎向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的新路径。

驱动传承的“愿”与“力”

近日,哈尔滨老字号新一代掌门人——天顺源的韩钰与老仁义的张迪,在短视频平台畅谈企业的代际传承,引发广泛关注。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接班人能否适应并发展好一个承载深厚家族基因的企业,“愿力”至关重要。

在黑龙江天顺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2015年,韩钰进入“天顺源”组建销售团队,以“三年推动产值增长三倍”的业绩交出第一份亮眼答卷。然而,一场关于调整产品结构的争论,让她首次触及企业深层治理矛盾。“我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个别老员工坚守‘老产品就是流量’,不用另搞研发。”韩钰回忆,像这样创新思维与固有经验的碰撞,在那三年里屡见不鲜,也坚定了她推动变革的决心。

当改革步入深水区,她与父母的矛盾一度激化,甚至到了互删微信的地步。母亲王琚后来坦言,经过反复思量,她和丈夫韩鲁波最终选择“放手”。“因为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王琚说。

2019年在公司创立25周年大会上,韩钰正式接任总经理。她果断以创新思维重塑发展路径:全力推进社区团购、链接电商达人、开拓商超渠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攻C端市场。同时,通过产品升级、流程再造与市场前移,她逐步构建起B端与C端并行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站好位、不越位”“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已成为韩鲁波夫妇内心与女儿交流的信条。他们以这份智慧为准绳,在陪伴与放手之间精准拿捏,自觉恪守老一代企业家的角色与边界。

而真正的企业家,是一群永远无法停下脚步的人。原本退居二线的王琚已跨界开启二次创业,将“天顺源”的餐饮板块经营得风生水起,高峰期同时运营八家门店,“天顺源火锅”再次荣登大众点评2025必吃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升‘天顺源’的品牌知名度,为女儿助力。”王琚说。

两代人的“磨”与“合”

在老仁义太古店的墙壁上,一幅铜版雕刻画定格了张满堂与张迪父子在蒸屉前包蒸饺的场景,无声诉说着这家老字号的绵长传承。一位北京游客咬了口牛肉馅烧卖连声赞叹:“真是良心买卖,18元一屉,味道还这么正,这才叫老字号。”

数十年来,老仁义第三代传承人张满堂与妻子李玉萍日日守在店中。累了,张满堂就坐在厨房上菜口,看徒弟做每一道菜,恪守祖辈“一家老店、一个味道”的理念。但儿子张迪接手后,却希望以更舒适的环境、更时尚的菜品与更周到的服务吸引年轻人,将“老仁义”打造成新国潮品牌。两代人不同的思路与风格,注定要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磨合之痛。

张迪多次与父母深谈,“不能固守,必须向外发展”是他反复强调的核心。然而父亲张满堂恪守祖训,坚信“一家店”才能守住品质。转机出现在张迪的一次主动沟通,“在家我是你儿子,在店里我们是同事。同事之间有分歧,不是很正常吗。”

为彻底打消父亲对分店菜品品质的顾虑,张迪牵头制定了“老仁义菜品标准化制作流程”,将每道菜的烹饪步骤与细节一一固化,形成可复制、可检验的操作体系,最终赢得了父亲的认可。此后,他多次拽着父母蹲点测算客流,看到儿子做事稳重、筹划周密,老两口最终松口。

2009年,老仁义黄河路店正式启航,凭借“当年回本”的业绩,拉开了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序幕。“张迪真的拼,每天早出晚归,抽奖、免单、研发新菜……把店里的气氛拉得非常足。”李玉萍感慨道。

张迪准备开设商场店,却因成本过高遭到父母更大级别的“质疑”。张迪没有放弃,他一次次向父母分析餐饮趋势,一遍遍考察商圈客流。

得到父母支持后,西城红场店、红博中央公园店、王府井店……新店次第花开,上座率频频“爆满”。进驻各大商场的“老仁义”,不仅成为驱动品牌加速发展的引擎,也掀起哈尔滨老字号的焕新之风。

如今,已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张迪,在父母面前虽拥有充分话语权并能独立运营,但每逢重大决策,他仍会先听取父母意见。父亲张满堂依然执着于每一道菜品的老味道,母亲李玉萍仍继续细算成本,而张迪已学会理性面对与父母之间的“和而不同”。“我的梦想不仅是把‘老仁义’做大做强,更要做好做久,持续发光。”张迪说。

传承中的“光”与“路”

“我小时候,爸妈每天凌晨2点起床,3点出摊。冬天的哈尔滨,清晨零下三十五六度,他们顶着小刀似的寒风上路,太难了……如果回到那个年代,我未必能像他们这么能吃苦,更未必能做到他们今天的成就。”韩钰坦言。

真的未必吗?命运早已在血脉里埋下伏笔,让艰苦创业的薪火,在两代人之间生生不息。

这份传承,是“老仁义”匠心坚守每道菜品的精湛技艺。当网友问张迪“东北大冻梨有没有其他做法”时,张迪亲自下场,研发出外表酥脆、内里软糯的拔丝冻梨,被同行赞许“不愧是张满堂的儿子”。

这份传承,是“天顺源”以诚相待、以信立身的经营基石。“真诚,不管不顾的真诚”“宁可少赚十个柜,决不辜负一张脸”,这是韩鲁波对韩钰最常说的话。这不仅是朴素的信条,更是沉甸甸的承诺。

这份传承,更是“秋林里道斯”一直追求的“企业发展、职工富有”的实干精神与共享价值。它不仅写在每年全员提薪的新规里,更融入带薪旅游、助学补贴及一份份暖心福利中。回顾女儿接班后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仲兆敏欣慰地说:“林珈旭不仅传承了秋林里道斯中华老字号的百年文化,还带领企业全速驶向‘一根红肠,百亿产业’的壮阔征程,她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在新一代接班人的推动下,众多哈尔滨老字号正主动求变,为品牌注入新活力。两代人在管理制度、用人观念与发展战略上的思想碰撞,不再是隔阂,而是驱动企业创新升级的强大动能。

紧跟时代,守正创新。哈尔滨老字号的新故事,正翻开波澜壮阔的下一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中国近现代史占据重要地位的海... (来源:上观新闻)“一说海派文化,不要老是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讲乡愁和上海人的情结,而是要面对当下,...
新龙江 新故事|老字号的“新...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本报记者 毛晓星“妈妈,我爱你。生日快乐。”——在“秋林里道斯...
“大理论”化成“小故事”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党旗下的身影忙,红色驿站民意商,老旧小区换新装,真敞亮!”“休...
2025京津冀无障碍高品质福祉...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孟若冰)11月21日,以“科技赋能公益 智慧引领未...
津门虎队排名中超第6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顾颖)昨天下午,天津津门虎队在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