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形成生态修复系统治理新格局
创始人
2025-11-23 04:50:26

转自:云南日报

“十四五”以来,我省以“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系统推进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一体化修复治理,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等一批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和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实现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完善林草湿资源统一管护体系,形成生态修复系统治理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我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超140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20亿元、省级资金20亿元,完成造林978万亩,森林质量提升77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863万亩,退化湿地修复1.6万亩,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绿色生态的本底更加厚实。全省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创建香格里拉、亚洲象等国家公园,截至目前共划建333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546.35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26%,超过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绝大多数重要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得到有效保护。

我省积极探索“光伏提水+生态修复”“节水集水保水”等新治理技术,重点推进高原湖泊、重点生态屏障区、干热河谷地区等生态脆弱区的林草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全省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南岩溶区、滇东南和滇东北山地石漠化区生态修复保护等6个国家“双重”项目,赤水河流域和红河流域2个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监测期内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近960万亩,实现了“让石漠披绿、青山焕彩,以生态修复筑起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既定目标。

随着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的深入推进,“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理念深入人心。“十四五”以来,全省完成义务植树4.8亿株、参与人数1.2亿人次,累计投入4.4亿元、四旁植树1607万株、以株折亩32万亩,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7.9%,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立足丰富的林草碳汇资源,我省1个州(市)、12个县(市、区)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碳汇试点,建立碳普惠机制、发行碳票,打造社会资本参与林草资源培育和保护、零碳产品等创新惠民模式,“碳汇+金融”“碳汇+旅游”“碳汇+生态司法”大型活动碳中和、零碳产品(碳标签)、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碳汇损失补偿等运用场景取得突破,区域性林业碳普惠交易超过247万元。 (记者 胡晓蓉)

责任编辑:孙重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十五届全运会闭幕 无锡交出亮... 来源:江南晚报  11月2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落幕。在本届全运会上,无锡有127名运动健儿参加24个...
喜娜AI速递:昨夜今晨财经热点... 金融市场犹如变幻莫测的海洋,时刻涌动着投资与经济政策的波澜,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向。在此,喜娜AI...
算力助推 “AI+医疗”催生更...   新华社电 在算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众多机器人产品、大模型技术正加速布局,有望帮助解决更多康养、医...
今年宜良新认定18家高新技术企...   本报讯 记者赵书勇报道 记者日前从宜良县政府获悉,2025年宜良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有效...
小贩中心缭绕城市烟火气 清晨的新加坡小贩中心,总是热闹的。伴着锅铲碰撞的铛铛声、摊主热情的招呼声,食客们纷纷来到自己喜爱的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