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郑深波 陈钰雯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于2024年7月揭牌成立全市首个区级社会组织总会(以下简称总会),由区委社会工作部作为总会党建领导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指导总会协调各社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展社会活动与社会服务,进一步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着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分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突出融合共建 强化组织优势
一是注重整合力量,织密组织体系。甄选65家社会组织为总会第一批会员单位,依法依规选举产生会长单位等第一届理事会及监事会,搭建总会运行框架。成立以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等37家单位为成员的社会组织联合党委,通过党建引领、组织保障、议事协调,切实提升总会组织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二是注重服务管理,引导规范发展。畅通信息共享和沟通联系渠道,每季度组织1次研讨会、1次协商会和多次项目对接会,加强交流探讨和思维碰撞,实现项目需求匹配、资源快速对接。开设总会微信公众号,定期展播会员单位活动信息,并依托区级媒体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激发内生动力。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水平。建立教育培训和关爱保障体系,由“政、企、社”联合组建专业师资团队,为社会组织提供职业规划、能力提升等服务。开设社会组织“群雁学堂”,通过理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今年累计开展学堂18期,培育社会组织骨干超千人。
健全支撑体系 凝聚发展活力
一是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发挥社会组织联合党委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指导社会组织准确把握政策导向,针对服务活动开展中的法律法规、医疗卫生、应急维稳、宣传推广等环节,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普遍性和个性化问题。二是健全政策扶持机制。以社会组织之家为核心阵地,排摸全区各类活动场所213个,满足会员单位活动开展、交流互访、能力建设等需求。实施社会组织帮扶成长计划,争取政企资源支持保障活动开展,引导社会组织主动谋划亮点活动,创新服务模式和活动形式。三是健全落地保障机制。搭建区、镇(街道)两级服务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各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每年推出面向社会组织的购买服务项目不少于50个。鼓励镇(街道)配套激励奖补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助力社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
优化服务供给 提升治理能级
一是提升城市活力。围绕重大会议活动和重要传统假日、节庆日、纪念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全面盘活文旅体资源,先后组织“厂超”足球赛、田间乡音村K赛等大型群众性活动10余场,吸引近20万居民群众关注参与,以柔性治理促进社会善治。尤其是在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创新性举办“村超”篮球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助力论坛顺利举办。二是提升文明素养。围绕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等社会工作重点领域,启动实施“心志所向·驻愿奉邑”专项行动,引导各级志愿服务团队累计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指导各镇(街道)组织村社每月开展志愿服务1次以上。连续2年举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落地公益项目近64个,迭代培育出青鸟探巢、大红烙铁走千山等一批优质服务品牌,以常态化服务活动涵养文明新风,推动居民文明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同步提质。三是提升治理效能。围绕和美社区培优建设,创新推出“双社共融”结对共建模式,引导优秀社会组织深度嵌入社区建设,试点实施“巷暖万家”“拾光童行”等社区治理项目10余个,开展传统节庆、文娱文化等活动450余场。以服务活动为载体,挖掘建立社区能人达人库,组建形成弄堂里美食社、摇滚乐团等社区社会组织92个,有效激发了社区自身活力,构建起“社区主导、组织参与、居民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赋能高职教学评价改革
下一篇:京津研发 武清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