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最近,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多个奶茶品牌的奶茶袋被二次出售,每个0.5至2元,有些联名款、限定款甚至要卖到15到50元。这些本属于免费的包装袋,竟然“身价逆袭”,制造出这样一种消费奇观,让人忍不住好奇:年轻人到底为什么沉迷囤奶茶袋?
有人调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以前的年轻人收集烟盒、火柴盒、糖纸,攒纸箱,现在则有人收集奶茶袋。一个小小的纸袋,能卖出高价,其中一定有大学问。
某二手平台上,大量废弃奶茶袋被出售。
近些年,文创纸袋屡屡走红已不是稀罕事,它在引领着一种新的商品展示观念,那就是重视视觉和符号元素。这也让小纸袋成为新晋“社交货币”。当一款奶茶袋兼具热度、稀缺性,其IP能与年轻人的身份认同、情感共鸣深度绑定时,它便拥有了在市场中流通的价值。
更何况,这些奶茶袋轻便、防水、容量大,不少网友称“拿来放雨伞很方便”“用来带饭很保温”,其上图案也可被收藏者剪下来做手工,兼具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说到底,这种消费趋势的诞生也是源于人们需求的聚集,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它体现的是年轻人的消费新表达——为足够新奇的体验、好的审美设计、稀缺性、实用性、情绪价值买单。
这样的观念为“包装收藏”被年轻人喜爱提供了一种客观条件,也同时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不得不说,时下的奶茶袋子的确越来越“文艺”及个性化了,收集的意义非凡,要是加诸更多创意或者限量,越来越多年轻人会痴迷收藏跟风,也不足为奇。
或者说,贵的不是奶茶袋,而是奶茶袋上展现出来的“个人信息”。尤其在这个拍照打卡蔚然成风的社交媒体时代,一个袋子如果能高度概括自己想表达和展示的审美、情感、兴趣爱好,这就比说再多的感叹文字都要浓缩、精炼和有代表性,拎着它,就相当于说明“我跟上潮流了”。这种消费奇观让人不得不感慨:“用图片表达自我”的时代流行趋势,衍生和推动了太多新消费品和消费附加品的诞生。
但在此也要提醒消费者,理性看待二手奶茶袋之热。面对这类高溢价二手商品,短时热度消退后,其价值和实用性也会大打折扣,变成“普通纸袋”,消费者不宜盲目高价跟风购入。
至于其中的法律风险,有律师提示,个人因兴趣收集奶茶袋在网上售卖的行为属于个人的闲置转让,不涉及侵权,其也无需取得市场经营主体资格,但如果定制品牌联名款奶茶袋售卖则涉嫌侵权。
从更深层次来看,个体的消费习惯往往反映了时下的社会观念,产品能否给当下的消费者提供新奇的体验,是否满足人们时下的审美倾向、消费习惯,势必会成为未来消费品必过的一道关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社交媒体常通过精美包装吸引注意力,消费者切记不宜被“椟”过度影响购买决策,而应多多聚焦“珠”的实质。唯有在理性与热爱间把握平衡,才能不为物役,真正享有这份独特的小确幸。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小亢
上一篇:夜读:请允许自己好好休息
下一篇:未来五年,湖北总体目标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