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泰安发布
11月21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我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使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历史性改善,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攀升,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生态答卷。
多维赋能强攻坚,我市治污体系日趋完善。“十四五”时期,我市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综合施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出台《泰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强化环保科技支撑,构建起行政、法律、金融、科技“四位一体”的治污攻坚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注入强劲动力,全市形成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新格局。
靶向施策治污染,我市环境“颜值”节节攀升。“十四五”时期,我市始终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4年,全市PM2.5浓度、PM10浓度较2020年分别改善20.8%、24.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内陆城市前列;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三,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在100%。今年1月至10月,我市PM2.5浓度同比改善15.8%,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实现重污染天气“零记录”;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守牢底线筑屏障,泰安生态底色愈发厚重。“十四五”时期,市生态环境局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以“三线一单”为刚性约束,全方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我市先后完成4家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编制5个突发水环境事件“一河(园)一策一图”,成功创建4个省级以上美丽河湖,有4个基地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33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基本完成,生态系统多样性不断提升。
服务发展促转型,我市发展成色更加鲜明。“十四五”时期,我市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开展两轮“四减四增”行动,持续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结构;通过创新建立环境要素“指标池”制度,为全市1470个新建项目提供精准环境要素保障;连续3个周期圆满完成配额清缴履约任务,全市碳配额累计盈余420余万吨,盈余企业比例达93.8%,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实施国家级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2个,总结推出成果45项,争取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5个,绿色发展新动能持续迸发;创新执法服务,将478家守法诚信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开展“无感式”检查4400余家次,非现场执法比例达50.57%,以精准服务护航企业绿色转型。
回应关切解民忧,我市民生福祉持续提质。“十四五”时期,市生态环境局部署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雷行动”,累计排查整治异味、噪声等民生痛点问题500余个;认真落实局领导分县(市、区)督导和办件结果反馈制度,“十四五”时期信访量同比减少22.83%,首次出现下降拐点。我市倡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美丽泰安建设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来源: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