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泽伟 孙哲
当赛事日历翻到最后一页,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落下帷幕。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运动会,全运会不仅是竞技体育四年一次的大检阅,也是奥运新周期的开年战。赛事不仅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家底和实力,也为奥运新周期梳理出备战思路、指明发力方向。
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买全运会门票,看奥运级别的比赛”,网友的调侃道出了十五运会部分项目竞争之激烈、金牌之分量。
这是一份靓丽成绩单——本届全运会在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场地自行车、攀岩等有纪录项目中,创超8项世界纪录、5项世界青年纪录、13项亚洲纪录、10项亚洲青年纪录、14项全国纪录、7项全国青年纪录,12个小项夺冠成绩超过巴黎奥运会冠军成绩。
——游泳喜看千层浪
游泳项目在“前浪”和“后浪”的交织下掀起波澜、激荡人心,一项亚洲纪录被刷新、四项全国纪录被改写。徐嘉余包揽男子仰泳全部三枚金牌,不仅成就男子100米和200米仰泳的双项“四连冠”,也在50米仰泳中打破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五朝元老”汪顺同样达成男子200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的双项“四连冠”,个人全运会金牌总数达到史无前例的19枚。覃海洋在男子100米和200米蛙泳中轻松摘金,宣告“蛙王”归来。张雨霏、李冰洁分别以2金和4金捍卫荣誉。18岁的张展硕、13岁的于子迪,以惊人的方式在泳池掀起风浪——前者五金到手,风头无双;后者三金傍身,更在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中打破了由叶诗文创造并尘封13年的亚洲纪录。
——跳水、举重“梦之队”不负众望
全红婵、陈芋汐、陈艾森、王宗源、曹缘、练俊杰、张家齐……跳水赛场奥运冠军“浓度”高,观众直呼“明星太多,应接不暇”。最终,陈艾森领衔的广东队狂揽6金,王宗源担纲的湖北队进账2金。
力拔山兮的“大力士”们在举重赛场再现壮举。福建队廖桂芳摘得女子76公斤级冠军,其挺举成绩(158公斤)刷新全国纪录并超世界纪录。天津队的刘焕华在男子102公斤级比赛中独占鳌头,以总成绩414公斤刷新了全国纪录,并超世界纪录1公斤。
——乒乓球、射击“王牌军团”星光璀璨
马龙、许昕重回赛场,樊振东、王楚钦捉对厮杀,孙颖莎、王曼昱巅峰对决。“地表最强”的国乒众将,为球迷们上演了多场激情碰撞。
“神枪手”们火力全开。本届全运会上,共有10人次在5个小项中超越世界纪录,其中包括3个奥运项目;15人次在8个小项中超亚洲纪录;6人次在3个小项中创造全国纪录。巴黎奥运冠军刘宇坤豪言“我就是来破纪录的”。
新人辈出,薪火相传
全运会是明星比拼的舞台,也是新人出世的摇篮。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变迁,全运会的功能和价值不断丰富,但发掘新人、输送人才的功能始终如一。十五运会同样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篇章。“00后”已接管体坛“天下”,“05后”“10后”也开始崭露头角。首次登上全运会舞台的“小孩哥”“小孩姐”们,以澎湃的能量激荡赛场。
体操赛场,15岁的广东队“小花”柯沁沁,不仅在青年组比赛中斩获团体、个人全能、高低杠平衡木跳马全能(小全能)三枚金牌,在成年组比赛中又进账个人全能、平衡木两枚金牌。
泳池中,18岁的张展硕揽下5金,打破3项全国青年纪录;13岁的于子迪摘得3金,刷新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亚洲纪录;15岁的吕沁遥力压一众名将,夺得女子200米蛙泳金牌。
田径赛场,16岁的陈妤颉成为全运会史上最年轻的女子100米冠军,成就短跑“双冠王”。男子100米决赛,8名选手都是“00后”,冠军李泽洋自信地喊出“中国的短跑大旗我们来扛”。
跳水项目盛产“少年英豪”。女子10米台决赛的12名选手中,有8名“10后”,11岁的山东小将刘紫涵摘得铜牌。男子10米台铜牌获得者、陕西小将赵仁杰年仅14岁。女子双人10米台银牌得主、四川小将李蕊汐只有13岁。
新人辈出,薪火相传。跳水“梦之队”的人才供给链条坚韧牢固。
从科学训练到全周期培养,再到高水平赛事锤炼,中国体育的“人才蓄水池”的宽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竞技体育的人才支撑愈发稳固。
(据新华社广州11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