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遗产保护正成为跨越国界的共同心声,11月20日,来参加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的多国市长及代表、资深专家学者一行,走进南京小西湖片区、老门东等地,从争相打卡秦淮灯彩,到实地感受南京老城更新与文化传承的“活态”实践,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并进,吸引了多国市长嘉宾们的目光。
如何让历史街区“活”在当下?多国嘉宾走进南京小西湖,从老街坊们的市井烟火气,再到由老宅改造的咖啡屋、小酒馆,多元生活场景展现这片街区的生机活力。在非遗大师工作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顾业亮手把手教外国嘉宾学做秦淮灯彩,德国迪特福特市市长贝恩德·麦尔当场“看中”打算“下单”给城市添置装饰:“我们会办两个节日,一个是中国狂欢节、一个是巴伐利亚中国夏季节,需要给城市做装饰,我对这个花灯很感兴趣,尤其是南京寄来的灯我们会用这些装饰主要街道。“
老城焕新的核心是“小尺度、渐进式”更新模式及“保护先行、尊重历史”的文物修缮理念,其创新建立的“五方平台”协商机制等,将决策权交给“老街坊”。
传统民居与现代功能怎样何谐共存,是全球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的共性问题,南京小西湖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生动实践,为世界提供了独特的南京解决方案,这给意大利罗马二区区长弗朗西斯卡·德尔·贝洛留下深刻印象:“在罗马并没有完全一样的案例,小西湖这个区域虽然是历史片区,但当地居民还住在这里,罗马是不会这样的,我们也有老城区,但我们只会帮助当地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像小西湖这样完全由政府和居民合作的创建的案例,在罗马没有我也感到很新奇。”
在南京老门东,明清建筑与传统街巷的肌理间,镶嵌着一座越剧博物馆,青砖黛瓦、厚重建筑中流淌出婉转的唱腔,共同构建了一个可感知、可沉浸的文化场域,非遗艺术从静态的展陈中走出来,融入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不仅为历史街区注入丰沛的文化活力,也给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亮出了独特“南京样本”。
现场收获一众外宾的赞誉,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市市长扎尔科·米钦频频点头,针对这一全球性重要议题,他亦有感而发:“你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做得非常好!这与我们在城市里所做的如出一辙,这是我们的共同之处。你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城市也在不断发展,我们也是如此,我们有人同时住在那里,我们翻修它,使其成为一个旅游场所,我认为我们可以多多交流经验。”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