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后,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今年的院士评选强调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和工程技术一线的人员。中国工程院增选名单中,有三位来自民营企业的工程师,这是工程院增选以来,民营企业工程师单届当选人数最多的一次。
如果以公示名单上的工作单位为依据,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是 2009 年当选的中星微电子创始人邓中翰。此后十余年间,工程院累计有 6 位院士来自民企。2025 年单届新增 3 位,几乎相当于此前总量的一半。
截至目前,中国工程院“民企院士”的数量已累计达到 9 位。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这一时期,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加速突破关键技术、扩大产业基础,为企业技术人才站上国家科技舞台创造了条件。
邓中翰的当选,被视为民营企业技术力量第一次进入主流视野。
2019年以来,两院联合中国科协提出,要“特别关注”在企业,特别是在基层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从他们中推选院士候选人。当年,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认为是院士制度“向企业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2023 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进入国家战略体系,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也意味着工程化能力、场景化优势强的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因此,2025 年三位来自民营企业的工程师当选,既是个体成就的体现,也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调整高度吻合。
2025年,当选院士的三位民营企业代表,为什么来自这三家企业呢?
如果说 2025 年的名单体现了一种结构性趋势,那么比亚迪、宁德时代、金发科技这一组合,则几乎精准对应了中国当前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三条战略产业链。
过去,中国外贸的“老三样”是服装、家电、家具。如今,中国出口的新标志变成了“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及相关材料。据统计,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
先来看比亚迪。今年前十个月,比亚迪汽车的累计销量370.19万辆,同比增长13.9%,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超80%,再度领跑行业。它是中国少有的具备整车、电机、电控、电池全栈技术能力的车企,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车竞争力的代表。
再看宁德时代。全球每 3 辆电动车就有 1 辆搭载其电池;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连续 7 年全球第一;储能电池出货量连续 3 年全球第一。宁德时代的技术路线、制造体系与产业化能力,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中处于领跑位置。
最后再来说说金发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高分子改性材料企业,金发科技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攻克耐高温等关键性能的材料,是核心供应方。还为低空经济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无人机轻量化结构件。此外,特种工程塑料市场份额也在持续扩大。
如果新能源车和电池是“动力系统”,新材料就是“底层基础设施”。因此,这三家企业的技术突破,天然置于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赛道之中。
民企工程师当选数量的增多,或标志着创新评价体系向市场导向转型,打破人才体制的壁垒,推动产学研融合,赋能科技自立与高质量发展。
2025 年,三位民营企业科学家当选院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纪录,它更像是一次结构性的信号:当产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来自民营企业的科技领军人才走向国家科技舞台的中心。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战略赛道快速演进的当下,这种趋势值得关注,也可能正在重塑中国科技创新的新格局。
参考资料:
中国工程院: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南方日报:金发科技首席科学家黄险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京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民企首席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新闻网:习近平给出一组成长密码
新京报:民企科学家成为院士,科技创新让企业唱主角
人民日报:中国制造的发展变化,彰显产业升级的铿锵步伐——“老三样”焕发新生机 “新三样”展现新优势
经济日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数据新闻编辑:文利 李承烨(实习生)
新媒体设计:苗奇卉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