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防控守牢“兰州蓝”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一线实地探访
创始人
2025-11-21 08:27:01

全链条防控守牢“兰州蓝”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一线实地探访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近年来,兰州市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兰州蓝”已从“稀缺风景”变为“日常底色”。进入冬季污染防治关键期,为巩固深化治理成果,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兰州市城管委”)牵头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从道路扬尘到渣土运输,从垃圾处置到面源监管,多点发力守护市民呼吸健康。

  近日,记者跟随兰州市城管委工作人员,先后走进兰州高新区雁东路、七里河区兰工坪南街、七里河区西站十字三大核心点位,实地解锁冬日“兰州蓝”的守护密码。

  记者一行首站奔赴兰州高新区雁东路,了解道路扬尘防治的“人机协同”模式。当时的雁东路寒意袭人,一台雾炮车缓缓驶过,细密的水雾在路面上方形成“防护膜”,将潜在的扬尘牢牢锁定。不远处,环卫工人李师傅手持抹布,弯腰擦拭道路两侧的果皮箱,连箱体边角的灰尘都仔细清理着。“天冷后落叶多、灰尘易堆积,我们跟着雾炮车的节奏清扫,趁路面湿润时能把卫生做得更彻底。”李师傅边擦边说,这样的配合每天要在辖区道路重复多次。

  “我们严格遵循‘城市道路六静五无’作业标准,对26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实行精细化作业。”兰州高新发展物业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副部长马丽在现场讲解道,除了随落随扫清理落叶,团队还同步开展污水井口擦洗、城市家具养护、共享单车规整。“针对冬季低温,我们会灵活调整洗扫车、喷雾车作业时间和频次,既保证降尘效果,又避免低温对路面造成影响,真正实现‘按需冲洗、精准作业’。”马丽说。

  据了解,11月以来,兰州市日均出动环卫工人1.1万人次、作业车辆470余台次,通过巡回保洁、集中冲洗等组合举措,持续降低道路积尘,让城市道路始终保持洁净。

  离开雁东路,来到七里河区兰工坪南街城南国际小区门口的渣土车卡口检查点,记者直击渣土运输全流程监管。现场,执法人员王雨生正逐一对过往渣土车进行认真检查。他弯腰查看车厢密闭覆盖是否严实,伸手触摸车身确认有无带泥,并对照证件核实运输资质,每一个环节都毫不松懈。“请停车接受检查,确认覆盖和车身清洁情况,这是保障道路无扬尘的关键。”王雨生向司机说明检查要求时,手中的记录册已详细登记了多辆车辆的信息。

  “目前兰州市已构建起建筑垃圾‘源头产生—运输过程—末端处置’全流程管理体系,我们通过‘定点值守+机动巡查+错峰执法’模式,严厉查处非法运输、抛撒遗漏等行为。”王雨生介绍,为织密防控网,执法团队还在南出口增设了24小时卡口点,对商砼车、渣土车实时检查登记,同时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整治“六个100%”标准。

  据统计,10月以来,兰州市城管委已累计检查建筑垃圾卡口点50余处次、建筑工地130余处次,对屡教不改的违法主体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就是要通过高频次监管,让渣土车‘不敢违规、不能违规’,守住扬尘污染的重要防线。”兰州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在七里河区西站十字敦煌路仁恒美林郡小区周边,记者看到环卫工人正将果皮箱内的垃圾规范清运至作业车辆,清运车沿着固定线路平稳行驶,全程无跑冒滴漏。“为减少对居民生活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把垃圾清运频次从每天4次增加到6次,还重新规划了固定线路,从源头杜绝二次污染。”甘肃陇玉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七里河区清运队队长康明芳向记者介绍,除了优化清运流程,团队还定期对垃圾桶、垃圾转运站、清运车辆进行全面清洁,确保环卫设施无异味、无残留。

  兰州市城管委环卫科工作人员涂鹏表示,垃圾治理只是面源污染防控的一部分,目前全市还在强化露天烧烤监管,通过“劝导整改+集中整治”模式,治理油烟直排问题,同时严查焚烧垃圾、枯枝落叶等行为。“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我们会持续加强市区联动,细化‘人机协同作业、精准执法监管、闭环收运处置’的立体化治理模式,进一步巩固‘兰州蓝’成色,让市民在冬日也能呼吸到清新空气。”

责任编辑:李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