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通讯员 刘国庆 尚金兰
当下,陇南市宕昌县迎来中药材采挖旺季。薄雾笼罩下的田野里,药农们正俯身田间,采挖当归,来自省农科院的专家正在田间地头来回测量测产,呈现出一派繁忙的高寒山区丰收景象。
经实地测产,在宕昌县阿坞镇别竜村当归设施育苗基地,采用反季节育苗技术的当归亩产达到1301公斤,而同一地块常规育苗对照亩产仅为644.6公斤,亩增产656.4公斤,实现产量翻番;在八力镇中拉村海拔2604.6米的试验田里,设施育苗当归再创佳绩,亩产达1403.43公斤,较同一地块常规育苗对照520.6公斤增产882.83公斤,增幅惊人。
“通过实地测产,我们发现反季节育苗技术在大田移栽后显著降低了抽薹率,保证了田间植株数量;优质当归比例明显提高,麻口病等病虫害发生率大幅下降。”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漆永红说,反季节育苗通过科学调控生长周期,使当归在最佳环境条件下生长,有效规避了高寒山区气候条件对药材生长的制约。这一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种植中的技术难题,更实现产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四六分枝莲花头,优质当归喜丰收。八力镇中拉村种植户张喜娃是这项技术的首批受益者。“当初县上推广反季节育苗技术时,大家都不了解、不敢尝试。”张喜娃笑着说,“多亏政府工作人员上门动员,亲自协调,从何家堡当归育苗基地送来优质种苗,让我带头种植试验田8亩,动员全镇群众试种推广30亩。”
在宕昌县农技中心的精心技术指导下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张喜娃的试验田喜获丰收。经省、县专家组测产,亩产达到2800斤,预计8亩地总收入超过6万元,较常规种植增产50%以上。“前半年干旱少雨,能有这样的收成,真要感谢党的惠民好政策。”张喜娃说,这技术真是让大伙抱上了“金娃娃”!
反季节育苗技术为宕昌县当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归常规育苗移栽种植中,成药期抽薹是制约当归种植稳产和丰产的主要因素,当归反季节育苗有效控制了当归成药期抽薹率,但育苗成本较高,且移栽后返青较慢,导致产量低而无法大面积推广。
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研究员龚成文介绍,通过田间观察,反季节育苗当归成药期田间抽薹率在2%左右,常规育苗田间抽薹率在30%以上;现场测产结果表明,反季节育苗移栽当归鲜产较常规育苗移栽当归产量提高50%以上,大幅提高田间保苗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