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 柠
“影视小屋”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全国开展的原创性公益项目。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截至2025年10月,已在全国19个省区市创建76所“影视小屋”,惠及百余万青少年。
自2015年“影视小屋”创建项目在甘肃启动以来,已经走过十年不平凡历程。该项目以其“小投入、大成效”的特点,成为培根铸魂的育人平台,激发着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甘肃的真挚情感;在促进青少年艺术教育、推动基层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一
这十年,是成长、收获的十年。
在甘肃这片充满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情的土地上,“影视小屋”如同一颗颗新星不断升起,为甘肃影视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希望。
在中国视协和甘肃省文联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已经在我省甘南、张掖、陇南、武威、定西、平凉、临夏、庆阳、酒泉等9个市州的13所学校创建了“影视小屋”,惠及青少年人数达到4万余人。每个“影视小屋”都配备了基本的拍摄设备,通过建立兴趣小组、开展系统培训、组织实践创作等方式,为学子们提供接触影视艺术的机会,竭尽所能为他们打开通往影视艺术的大门,目的是鼓励学子们拿起摄像机拍摄身边的人和事,并在电视艺术工作者及当地电视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剪辑成微电影,以青春的视角向世界讲述民族的故事、身边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小屋”以极小的投入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通过精心组织和资源整合,邀请资深专家开展“艺术大讲堂”授课活动,不仅建立了稳定的师资队伍,还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专家们将专业的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潜能。
甘肃省视协自2015年创建“影视小屋”以来,作品佳报频传,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创作出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对青少年影视艺术的培训已见成效。
其中,2017年5月,在中国视协举办的全国“影视小屋”夏令营活动中,甘肃“影视小屋”4部作品获得奖项。
甘南“影视小屋”创作的《牛粪的秘密》荣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三等奖,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藏族牧民的生活智慧。张掖肃南“影视小屋”创作的《爸爸妈妈不在的日子》《牵手》等作品,深刻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真实情感;陇南“影视小屋”的《山沟沟的土货馆》《我们在路上》等作品,生动记录了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在全国“影视小屋”工作经验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影视小屋”优秀微视频(微电影)表彰活动中,甘南“影视小屋”作品《游牧之家》获得一等奖,张掖肃南“影视小屋”作品《牵手》获得三等奖,陇南“影视小屋”作品《我们在路上》获得优秀奖。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影视作品,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展现了艺术教育在基层生根发芽的蓬勃力量。
有专家评价认为:甘肃“影视小屋”的作品,展现了青少年独特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青少年们用镜头作笔,把家乡的大山、草原和山货,变成了打动人心的故事,让孩子们的声音传遍了四面八方。在获奖的背后,“影视小屋”的每位同学从内容策划、脚本编写、现场导演到后期剪辑与配音,也都经历了艰辛的过程。而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也凭借扎实的工作,被评为“中国视协调研工作先进单位”,这份荣誉,是对深耕艺术育人的印证。
二
这十年,是携手同行的十年。
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坚持“立足甘肃、培养兴趣、享受成果、服务师生”的原则,主要面向高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辐射带动周边学校师生,为学生和影视爱好者搭建平台,在各校开设兴趣课堂,从最基础的拍摄剪辑教起,积极开展视频拍摄培训;另一方面,组织各“影视小屋”学生拍摄、制作宣传家乡、记录非遗手艺等内容的短视频,使师生共享电视艺术发展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雄伟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全省范围内构建起一个独具特色的青少年影视教育网络,为青少年逐梦铺就影像之路。
“影视小屋”为无数孩子打开了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卓玛措的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从最初对影视制作一无所知,到参与创作获得全国大奖,再到走进中央电视台与著名主持人交流学习,她的成长轨迹充分证明了“影视小屋”的育人成效。更令人欣慰的是,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影视制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生活、发现美好、表达情感的能力。据了解,在十年中,多位同学考入专业艺术学府,踏上了艺术之路。
三
这十年,是拥抱梦想的十年。
2025年10月22日,光影十年路·青春向未来——甘肃“影视小屋”创建十周年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在临夏举办。此次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四大板块:一是设置十周年主题展区,通过图片、文字、实物与视频轮播,全景式呈现各“影视小屋”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创作成果;二是举办优秀作品展映交流活动,集中展示十年来创作的优秀短片、纪录片等作品;三是举办“光影十年路·青春向未来”主题演出,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歌舞、朗诵、情景剧等节目,并通报表扬十年来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四是举办主题研讨会,邀请青少年创作者现场讲述创作故事,邀请专家学者围绕青少年影视教育实践、品牌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活动中,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专程邀请“影视小屋”的学生代表卓玛措参加活动并分享她的成长故事。卓玛措说:“‘影视小屋’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无数像我一样的孩子的梦想之路。”许多同学通过这个平台,第一次拿起摄像机,第一次走进电视台,第一次在全国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些经历不仅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让他们离实现梦想更近了一步。
虽然十年来甘肃“影视小屋”项目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比如,只能通过“请进来”的形式提升教学和实践水平;还没有与学校达成合作教学模式,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发挥不够;有的学校未开设影视专业,喜爱影视的师生都是凭着一腔热情自愿开展活动,缺乏系统化的影视专业学习和实践经验等。
让艺术之光照亮课堂。未来,甘肃“影视小屋”项目将加强提质升级,并继续坚守“用影像讲好故事”的初心。既深耕内容创作,打磨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青春视角作品,也创新活动形式,提升育人实效。扎根陇原沃土,以光影为媒、以育人为魂,让更多青少年通过这个平台观察生活、表达自我、连接世界。
(本文配图为“影视小屋”作品《石榴籽 一家亲》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