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融合创新驱动未来产业
创始人
2025-11-21 05:42:51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孟旭) 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药物研发、生产及疾病诊疗的全链条范式,成为当前生物医药发展的新趋势。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一批创新企业充分利用园区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基础,加速布局“AI+BT”这一交叉融合赛道。

SISPARK(苏州国际科技园)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科创载体,在其旗下载体苏州创意产业园中,一座融合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创新高地“AI+BT未来产业园”——播禾创新中心,正通过持续引进和孵化以IT技术支持的生命健康创业项目,构建开放、协同、融合的AI+BT创新生态。

2021年起,为精准应对以AI+BT为代表的交叉学科创新企业的共性需求,SISPARK与播禾创新中心协同发力,从空间规划与硬件改造入手,系统推进分子生物实验室、细胞房及配套公共仪器平台等一系列关键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建设了支撑AI+生命科学创业项目实现技术开发和验证所需的载体空间、全套设备、供应链和智能化服务能力体系,降低了AI+BT创业项目湿实验验证的门槛,提升模型性能以及加速推进管线资产开发。

通过引入实验室自控系统等智慧化专项设施,SISPARK与播禾创新中心不仅夯实了AI+BT企业研发测试所需的软硬件基础,也实现了环境、健康与安全(EHS)管理的智能化和可控化,为人工智能助力生命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支撑屏障。

同时,作为AI+BT专业的孵化平台,播禾创新中心系统整合从上游技术供给到下游应用落地的全链条产业资源,在政策咨询、企业注册、运营管理、研发支持、EHS合规、BD拓展、MNC对接等关键业务环节实现“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研发门槛与运营成本。

中心入驻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百图生科在今年4月发布了全球首个AI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驱动的生成式发现系统,首次全景展现AI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驱动的全链路创新体系。申基生物凭借“AI+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国内唯一、全球唯二的mRNA帽类似物,覆盖80%国内市场,产品成功进入全球顶级药企供应链。若生科技开发的医药行业AI智能体,可帮助企业以10%的成本和两倍以上的速度进行产品开发。

数据显示,自2022年4月投入运营以来,播禾创新中心已聚集各级领军人才项目45个,引进“AI+BT”相关企业及生态伙伴近70家,企业累计融资金额超过68亿元,百图生科、申基生物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在这里扎根落户,取得了多项令人赞叹的创新成果。今年3月,播禾创新中心入选江苏省首批标杆孵化器。播禾创新中心总经理乐晓桐认为,播禾的上榜,体现出江苏及苏州对未来产业的重视、对新兴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前瞻布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公共标识要“好看”更要“好认” (来源:廊坊日报)转自:廊坊日报 “正三角”和“倒三角”、“两条线”和“三条线”、“大象”和...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 观点网讯: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能源试点工作的通知》,面向能...
深圳市出台加快全屋智能应用推广... 每经AI快讯,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关于加快全屋智能应用推...
中央港澳办协调广东省为香港救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港澳办协调广东省为香港大埔火灾救灾工作提供协助和支援。根据香...
“法”伴青春 “职”面未来 (来源:廊坊日报)转自:廊坊日报 近日,广阳区北旺镇桃李瑞府社区开展主题为“‘法’伴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