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巴中市构建了五级康复服务体系。其中,市级强化引领带动,县级发挥枢纽作用,乡镇作为关键节点提供基础康复与转介服务,村级依托卫生服务网底将服务延伸至家庭,家庭则成为康复实践的落脚点和成效巩固站。目前,全市已建成2家省级智能化康复中心、8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12家乡镇残疾人康复中心和130家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乡镇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更被纳入市级重点工程。此外,当地通过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集中康复+上门服务”模式,覆盖1.6万余名残疾人,实现“康复在身边”。
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巴中创新建成全省首个残疾儿童康复智慧服务平台,推动康复服务数字化、精准化。同时,将7至12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市级民生实事,扩大救助范围,联合教育、民政、卫健等8部门构建“筛查诊断—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康教融合”服务闭环,推动在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孤独症班”,并在南江县试点“送康上门”,为29名偏远地区儿童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提升康复实效,巴中还持续优化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为816名0至12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2.7万余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辅助器具补贴实行线上申领,累计受理申请5300余人次、5800余件。此外,通过举办“康复·预防暖心堂”,惠及群众1700余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康复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告别“拎马桶”是民生“大文章”
下一篇:“邻家大院”里说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