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年来,云南省个旧市保和商会主动作为,以“党总支+合作社+商会+农户”四位一体联动体系为抓手,聚焦“家门口”务工平台搭建与落地实施,实现烤烟产业与就业协同发展,走出一条组织化、规模化、效益化的特色路径。
商会牵头,筑牢供需对接“主阵地”。以“党建引领、商会搭台、合作社协同、农户参与”为工作思路,保和商会打造服务本地农户的“家门口”务工平台,建立“用工需求—劳务供给”双向精准对接机制。商会牵头汇总“务工人员信息库”,精准推送至烟农。收集烟农“用工需求清单”,及时发布给有意愿的农户,畅通信息渠道,让烟农“找人不难”、农户“找活不烦”,高效破解双重困境。
商会赋能,培育专业务工“生力军”。为提升务工效能,保和商会联合相关力量,将全乡18岁-55岁有务工意愿的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针对性开展烤烟技能培训,助力务工人员快速掌握关键技术,成长为“懂技术、会操作”的专业化烟农助理,目前已形成300余人的“种烟人力资源库”。依托商会协调能力,平台根据烤烟移栽、采收等关键农时,统一调配劳动力,推动人力资源在全乡有序流动,培育出一支规模化的“家门口产业工人”队伍。
商会保障,织密用工安心“防护网”。为让务工农户安心就业、烟农放心用工,保和商会主动引入保障机制,联合保险公司量身定制农业雇主责任险。按烟农种植面积承保,采用不记名投保方式,烟农每亩仅需投入10元保费,即可获得最高20万元的伤亡责任保障。这一举措由商会全程协调推进,有效解除了双方后顾之忧,为务工环境增添“定心丸”。
商会聚力,实现多方共赢“新格局”。保和商会以烤烟产业为依托,通过“家门口”务工平台,既盘活闲散劳动力,又强化产业支撑。每年烤烟季,可组织300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170余户烟农解决用工难题,务工人员人均增收约6000元,实现“务农不离乡、顾家又挣钱”的民生实效,推动产业与就业协同发展、多方共赢。(吴雨航芮雪)方乳香在全球乳业舞台绽放新光彩。
上一篇:第三位“星际访客”正加速靠近太阳
下一篇: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