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育婴室”“亲子空间”成为公共空间的标配,当父亲带娃使用公共育儿设施成为常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育儿观念便会逐渐松动,共同育儿才能从口号变为现实。
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的“父婴室”。图源网络
云南网评论员 许芸翡
公共场所都少不了 “母婴室”,在这个独立密闭的空间里,有供妈妈哺乳、护理、给婴幼儿换尿不湿的各类设施,给带孩子外出的家庭提供了便利。但很多时候,它也仿佛一个温柔的 “禁区”,暗示着这是“妈妈专属”。在“爸爸去哪了”成为育儿吐槽热梗的当下,这样把爸爸关在门外的 “育婴室”显然不合时宜。
近日,有网友发布了一则短视频:上海普陀区一商场内设置了 “男亲子卫生间”,专门满足爸爸带小朋友换尿不湿或上洗手间的需求,很多网友称它为“父婴室”。其实,不只上海,北京朝阳大悦城、上海前滩太古里、深圳万象天地、杭州湖滨银泰 in77 等全国多家商场都逐渐将“母婴室” 升级为“育婴室”或增设“父婴室”。据北京朝阳大悦城商场工作人员介绍,育婴室设有自动门和隔帘,将哺乳区与换洗区明确分隔——宝爸可以在换洗台区域为孩子更换尿布,而哺乳区则仍为妈妈们保留私密空间。
“父婴室”的设立,是一句迟到的“爸爸请进”。现实生活中,由于“父婴室”的缺乏、“母婴室”的使用限制,很多带孩子出门的家庭中,男性想要参与给孩子换尿布、喂奶等工作多有不便,也就只能由妈妈代劳。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出:空间不是静止的容器或背景,而是一个充满权力关系的社会产物。父婴室的出现,让育儿劳动第一次被公共空间正式标注为“父母共责”。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设置“父婴室”,除了完善空间供给外,也再次重申:育儿不是妈妈专属,而是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责任,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媒体的报道中,很多人也表示,功能上来说,如果能实现父母协作,会显得更具关怀,并建议将现在普遍常见的“母婴室”改造成“育婴室”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可以在这个房间里面照顾孩子。
“育婴室”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小切口。当前,很多年轻人不敢生、不愿生,经济压力是主因,公共支持体系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父亲想分担育儿责任却在公共空间处处受限,母亲独自带娃在商场面临哺乳、换尿布的双重压力,育儿的疲惫感便会不断累积。年轻一代追求更为自由的精神和生活状态,若是简单的带孩子出门都成了打扰生活的负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会让年轻人对生孩子望而却步。“父婴室”“育婴室”的设立正是通过细化服务场景降低了育儿的现实难度:父亲可以独立完成给孩子换尿布、冲泡奶粉的任务,母亲则能在私密空间安心哺乳。这种 “各有专属、互不干扰” 的设计,既减少了家庭内部的育儿分工矛盾,让育儿这件“麻烦事”变得更便捷、更体面,也让公共空间更具人文温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设施革新也在推动育儿观念的深层转变。从字面来看,“母婴室” 强调的是 “母亲与婴儿” 的关联,而 “父婴室” 则让父亲从旁观者转变为操作者;还有部分商场设置的 “育婴室”,在表述上更为中性化,这些本身就是对性别平等育儿理念的传播。正如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主任龚雯洁所说:“公共场所的亲子设施本质是体现社会对育儿责任的支持和尊重,营造对家庭友好的公共环境”。 当 “育婴室”“亲子空间”成为公共空间的标配,当父亲带娃使用公共育儿设施成为常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育儿观念便会逐渐松动,共同育儿才能从口号变为现实。
从深圳天虹的“超级奶爸区” 到北京朝阳大悦城的 “育婴室”,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小小空间,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便民设施,更是社会观念进步的生动注脚。期待各城市管理者因地制宜,倾听群众诉求,让 “育婴室” 更多、更便捷、更完善。只有公共空间真正考虑到父母双方的育儿需求,才能有效推动社会育儿生态的重塑,让育儿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家人的同行、全社会的鼎力托举。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