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转自:中国医药报
合并之后,诺和诺德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推出了全球首支预充胰岛素注射笔NovoLet,并在美国设立分公司,直面礼来等竞争对手,大力抢占美国糖尿病市场。此外,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诺和诺德研发实力大幅提升,除了全面布局糖尿病领域,还加大了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领域的布局。1992年,诺和诺德研发的首个CNS药物帕罗西汀(Seroxat/Paxil)获批上市,用于抗抑郁治疗;1995年,第二款原创新药噻加宾(Gabitril)获批上市,用于癫痫治疗。此外,当时诺和诺德还布局了阿尔茨海默病(AD),不过在该疾病领域,诺和诺德与其他大部分企业一样,最终无功而返。
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因重组技术逐渐成熟,胰岛素的生产成本开始大幅下降,重组胰岛素逐渐取代了提取胰岛素。与此同时,礼来、安万特等竞争对手开始布局胰岛素类似物。1996年,礼来的赖脯胰岛素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再次改变了美国胰岛素市场的竞争格局。为破局突围,诺和诺德进一步聚焦糖尿病领域,在与血糖仪制造商LifeScan达成战略合作之后,又与勃林格殷格翰、先灵葆雅达成合作,联合推出口服降糖药瑞格列奈(Novonorm/ Prandin)。在加强合作的同时,诺和诺德继续加强第三代胰岛素的研发,1999年,其首支第三代胰岛素NovoLog(门冬胰岛素)获批上市,成功打破礼来在美国胰岛素市场的“统治”地位。同期推出的凝血因子产品Novoseven和生长激素Norditropin,也成为诺和诺德的畅销产品。
新世纪的重组
经过10年的发展,1999年诺和诺德的销售额达到230亿丹麦克朗,相比1989年约增长了4倍。然而,为应对行业形势的变化,集团高层决定再次对公司进行重组:拆分工业酶业务,组建Novozyme公司,并剥离了Zymo Genetics公司。重组后的诺和诺德更加专注于健康医疗领域,将重心聚焦于糖尿病、凝血因子和生长激素三大业务。
2000年以后,诺和诺德的门冬胰岛素赢得开门红,先后推出不同释放速度的门冬胰岛素配方,形成NovoRapid、NovoMix等系列产品,迅速抢占速效胰岛素市场优势地位。然而,几乎就在门冬胰岛素上市的同一时期,欧洲老竞争对手安万特的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得时)也获批上市,由于该药是当时唯一的第三代长效胰岛素,很快就成为“重磅炸弹”,礼来与诺和诺德的第二代长效胰岛素受到巨大的市场挤压。为了缓解压力,诺和诺德加速布局长效胰岛素,并于2004年推出了全球首支脂肪酸酰化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尽管其市场热度远不及甘精胰岛素,但也为诺和诺德赢得了一定比例的基础胰岛素市场份额。而且,地特胰岛素的成功为诺和诺德的酰化技术平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的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索马鲁肽和长效生长激素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除了胰岛素,注射用降糖药领域的另一新兴主力军就是GLP-1受体激动剂。2005年首个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获批上市,糖尿病市场新的争夺战正式打响。2009年,诺和诺德的首个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获批上市,虽然比艾塞那肽晚了4年,但这是首个人源GLP-1类似物,不但疗效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且通过脂肪酸酰化后,给药周期也明显延长。利拉鲁肽很快就成为诺和诺德第一大“现金牛”。以此为基础,诺和诺德进一步加大了对脂肪酸酰化技术的探索,相继推出德谷胰岛素、索马鲁肽和长效生长激素Somapacitan。随着地特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的逐渐放量,诺和诺德在基础胰岛素市场终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而礼来因缺乏第三代长效胰岛素,逐渐丧失在胰岛素市场的“统治权”。2010年前后,全球胰岛素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逐渐形成。
2012年之后,艾塞那肽微球、阿必鲁肽和度拉糖肽等超长效GLP-1类似物逐渐放量,利拉鲁肽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挑战,长效胰岛素市场也因为甘精胰岛素生物类似物的上市而受到冲击,诺和诺德的销售额增速开始放缓。为了缓解压力,诺和诺德开始拓展产品新适应证和复方制剂,推出了利拉鲁肽减肥针、利拉鲁肽与胰岛素的复方制剂、长效胰岛素与速效胰岛素的复方制剂等,但这些产品没有成为诺和诺德销售额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尽管诺和诺德没有像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一样呈现出爆发式发展,但该公司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实属不易。由于丹麦本土市场空间有限,诺和诺德90%以上的产品都依赖出口,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中,诺和诺德能够保持不败,已经充分彰显了其过人之处。(三)
(摘编自《跨国药企成功启示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南果“爱上”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