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选手讲解参赛作品。
获奖企业领奖。
获奖企业领奖。
专家评委为参赛项目打分。□文/王思琦 本报记者 彭溢 摄/王思琦
264家科技型企业参赛,横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8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暨第十三届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正式落幕。从冠状动脉智能分析系统的医疗突破,到北斗定位赋能煤矿安全的跨界应用,本届大赛的举办不仅是龙江科技创新实力的集中检阅,更勾勒出“技术突破-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闭环生态。
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展现硬核实力、资本精准注入,三者共振之下,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解码龙江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的关键样本,为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实现动能转换,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解法”。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本次大赛由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承办,大赛以“因创而聚,向新同行”为主题,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我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共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伊春和黑河九个市成功举办市赛,吸引264家科技型企业踊跃参赛,其中成长组196家,初创组68家。参赛项目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七大产业领域,充分展现了龙江科技创新的动能和活力。
经过市(地)赛遴选,共有84家企业晋级省赛半决赛。经半决赛激烈角逐,26家企业成功晋级省赛决赛。在决赛中,多个高质量参赛项目凭借其技术先进性与巨大的市场潜力脱颖而出,彰显了龙江的科技实力。
“希望各参赛企业以大赛为契机,充分展现项目的前沿技术优势、产业融合深度与市场发展潜力,让大赛成为检验成果、对接资源的‘试金石’。期待本届大赛涌现出的优秀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喆表示。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哈尔滨文拓科技有限公司的“病变智能分析系统”项目和哈尔滨宇高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微克级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项目分别获得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省决赛一等奖。
加速科技项目成果落地
谈及参加第十三届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的感受,参赛企业们纷纷表示,最大的收获就在于项目能够迅速市场化落地。
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成果落地,本届大赛精心设计了专家辅导、项目路演、成果对接、投资尽调、需求挖掘等活动,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组织30余家投融资机构深度参与项目遴选,成功打造集“竞赛-展示-洽谈”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有效打通“技术-产品-市场”转化通道。
哈尔滨宇高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策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初创公司,这次是他第一次参加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加本届创新创业大赛,公司自研的‘微克级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当下,已经有很多评委和产业投资人与我们进行了联系,我们也从中认识了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下一步,李策将带领团队走访意向公司,寻求更多合作的可能。
为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成功搭建“面对面”交流合作平台,让项目与资本有效融合、产品与市场紧密对接、技术与成果顺利转化,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是落实“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创新沃土的生动实践。
搭建“科技创新-产业资本”协同发展平台
本届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成功吸引了科力投资、省交投、龙江天使基金等省内众多投融资机构的目光。通过大赛平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哈尔滨文拓科技有限公司的“病变智能分析系统”项目凭借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领域的技术突破,获得辰能创投、交投润达、天琪投资等多家机构的重点关注。中科睿谱(黑龙江)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准物质”项目与龙江天使基金达成投资意愿,双方将推进在北交所上市进程。黑龙江迪米电陶科技有限公司的“快反镜”项目成功攻克多项国家级“卡脖子”技术难题,在精密光学控制领域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龙江天使基金、哈创投等机构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拟联合投入超2000万元战略投资,助力产品规模化量产与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中矿定位(黑龙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采空区安全监测系统”项目凭借在煤矿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引发多家投资机构持续关注,该技术通过实时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有效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安全性,市场前景广阔,后续将进入尽职调查阶段。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产业资本”协同发展生态,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有效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本要素对接的高效平台。参赛企业借此机会也能全面展示项目在前沿技术突破、跨产业融合及市场化应用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在赛场相遇,科技智慧与市场资源彼此共鸣,我省将以此为契机推动龙江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未来也将在“技术-资本-产业”的正向循环中,书写出更多从“跟跑”到“领跑”的新篇章,让创新活力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