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李宇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9月伊始,日军将魔爪伸向广东,妄图切断经香港、广东输入的援华补给线。9月上旬,广州遭到敌机反复轰炸,城区断壁残垣,百姓流离失所。位于黄埔长洲岛上的黄埔海军学校,正处于第21期至第24期学生在校的全盛时期,人数空前。每当日机轰鸣着掠过黄埔上空,师生们只能携枪弹紧急上山疏散。日夜奔波的疲惫,使正常课业几近停滞。
9月15日夜,经校方研究并获奏准,时任广东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兼校长李庆文果断下令迁校。全体官兵学生连夜行动,将重要物资、档案与个人必需品装箱搬至校船下层,人人全副武装:每位学生配发捷克斯拉夫新式七九步枪一支,刺刀一柄,皮制子弹带一围,木柄手榴弹两枚,随时准备在迁徙途中与日军交锋。
9月17日下午,船队终抵西江沿岸的德庆县,未及喘息便换乘狭小的浅水货船,从南江口逆水溯流而上。至郁南县连滩镇靠岸时,众人早已疲惫不堪,却仍需全副武装,在泥泞小径中跋涉数十分钟,勉强抵达南罗公路旁荒僻的连滩车站。学校无处可依,只得租借车站旁山岗上未完工的平民医院充作校舍,断壁残垣间,以周边三座破败庙宇为教室。已修课程期满留校练习厂课的第21期学生,因当地无工厂可供实习,学校通过江防司令部,以战时非正常情况需要,向广州行政局征用行驶于西江沿线的“西南”“广宽”“广雄”三艘商轮,供学生登船实习,并派教官随船指导。
1938年6月,学校为确保战时教学秩序稳定和学生安全,下令取消暑假,照常上课。9月,第21期学生登船实习期满并通过考试毕业。
1939年1月,第21期毕业生23人经军政部军务司批复分配,各自按分配方案前往报到。5月,蒋介石以黄埔海军学校非自己开办,学生又非嫡系,以军事委员会“文号办一通”电令该校停办。电云:查黄埔海军学校在校学生无法实习,毕业学生又无法分发派舰,着该校即刻停办,所有学生按其志愿分发入陆军炮兵学校或陆军工兵学校继续受训,所有公物、器材、枪支、械弹,成立保管组保管,所有官兵列册听候安置,合行令仰遵照。
校长李庆文将学生受业实情上电军事委员会请命,大意谓全体在校学生佥议,请求于本学年毕业后再转赴陆军各校深造为国效命,尤其第22期学生已经修业期满,行将于本年6月毕业;际此功败垂成,非常惶恐,谨将下情上达,恳求允准。旋即获军事委员会复电,略谓:该校第22期学生准予毕业,第23期及第24期学生解散,余照前令办理结束校务。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中,黄埔海军学校颠沛流离,始终坚持练兵上课,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海防军事人才。他们功绩璀璨,为新中国海防建设和海军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