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镇江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治理所需、群众所盼、改革所向,高质量制定地方性法规22部、修改4部,以十年守正创新和拼搏奋进,写好良法善治必答题。
以创新为钥破题,筑牢立法根基。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承接立法权之初即推动实现制度性突破,形成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为主线,以起草、论证规定等为配套的“1+N”制度体系。强化专业支撑,首创校地合作立法平台,首家被省教育厅、科技厅授牌“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率先成立市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论研究和立法实务交融互促。
以民主为脉解题,凝聚民心共识。在全省率先出台《在立法中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施意见》,保障参与主体更多元、渠道更便捷。建好用好民意“直通车”,搭建覆盖全市板块的立法联系点格局,强化互联网“云交流”,仅物业管理条例即获两万余次点击和近500条留言。回应民生关切,制定河道管理、山体保护等条例守护山青水绿,制定农贸市场、电梯安全等条例打造宜居城市,在全国率先对未成年残疾人进行立法保护,立法活动成为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的生动实践。
以特色为笔答题,赋能城市发展。立足城市自然人文禀赋,制定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制定国内首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条例;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制定国内首部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镇江香醋保护条例助力镇江摘得“醋都”美誉;先后探索跨市域、省域协同立法,与南京共同开展轨道交通协同立法,与南京、马鞍山共同开展国内首例对单一物种的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坚持立行并重,开展“18部地方性法规回头看”,以执法检查、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同步推进形成闭环,法规的实施成效越发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