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一个弓步刺,一记防守反击……“小剑客”们挥舞长剑,腾挪跳跃、疾速交锋,观众的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前不久,一场青少年击剑公开赛开赛。这场比赛并未选址在体育场馆,而是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这段时间,正好是展会间隙,津南区会展经济区管委会见缝插针,引入专业赛事,既填补场馆空档,又能凭借自身完备的配套服务,让比赛进行得更加高效。
展会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特点,当一场展会的大幕落下,如何让积攒的人气持续发酵、破解展去馆空的痛点?用展会的空档“以赛补展”,是个不错的思路。目前,会展中心与赛事主办方、体育培训机构等多方合作,采用批量打包的模式让利于企,推进室内定向赛、旱地皮划艇等特色赛事落地,为会展场地“补白”。展会场馆闲时不“闲”、热度不减背后,是资源活化利用的巧思,拓展的不只是场馆的功能边界,也让会展经济激发出更多新活力。
人们常用“会下金蛋的母鸡”来比喻会展业,凸显其对产业的溢出效应。接住展会的资源流量,填补产业发展的空白,离不开“借鸡生蛋”的智慧。位于津南区的天津红人帮数实融合新电商产业园的“起飞”,便是一个例证。津南区并非电商传统优势区,今年2月,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的一场2025直播好物推介大会,为这里带来海量资源,激活了电商潜能。会后,区有关部门精准对接平台与企业,仅用4个月就织成一张直播电商、实体经济与智慧供应链的协作网,吸引二十多个平台、千余家品牌商超入驻。以会带展、以展带园,把展馆的临时展台延伸为“产业舞台”,实现的是一次展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变化。
闲时不“闲”的不只是展会场馆,配套设施同样能焕发新生机。将其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展会热闹化为寻常烟火,更能涵养城市的吸引力与亲和力。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以全年活动延续“科技狂欢”,受到市民和游客热捧;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展馆旁的“生态会客厅”,在展会期间是商务洽谈的舞台,平日里是市民漫步休闲的亲水空间……从功能延伸到场景融入,让会展配套设施与市民日常需求交融,会展经济的活力从来不止于展会举办的短短数日。
延续会展能量,激活闲置资源,让“一时的热闹”转化为“持久的动能”,可以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上一篇:展运河新声 诠释安居梦圆(图)
下一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迎“暖心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