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19日讯 8月16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3期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在主题为《商业保险如何构建支持创新药发展的长效机制》的行业对话环节,各嘉宾进一步探讨了商业保险与创新药发展协同融合的模式。
行业对话由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超主持;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许闲,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总精算师丁雯,镁信健康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创新官冯昊,担任对话嘉宾。
构建长期出资体系,多方合力解决“药险困境”
许闲认为,生物医药行业在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中,可能存在 “药险困境”,即制药行业希望通过更高的疾病负担来实现产品的使用,而保险公司更期待通过支付方降低成本来减少赔付。
为解决“药险困境”,许闲认为首先要靠制度的创新,比如惠民保、团体保险,包括未来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等。二是靠保险产品的设计、精算技术的提升,包括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解决支付共担、设置免赔额、支付限额等,靠产品的创新让非标体或者是不健康、亚健康甚至是患者纳入保障计划。三是靠健康管理,通过健康干预、健康管理降低赔付成本。四是随着科技进步,在算力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下,找到将患者纳入到保险公司保障范围的解决方向和思路。
“商保的创新医药目录开启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让商保开始认真思考应该把哪些创新药纳入到产品设计清单里。”许闲表示,如果未来目录成为标配,当价格比较低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都纳入了创新药,势必会倒逼百万医疗、高端医疗也纳入这些药品;同时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目录也将形成更好的互动。
在更长期的维度上,许闲认为商保目录切实降低了患者负担,能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打造出中国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郭超认为,要解决“药险困境”,构建长效机制,保险公司与创新药企之间要形成共赢机制。在目前的商业链路里,保险公司通过渠道销售保单、获取客户,创新药企通过研发、流通、到医院开具处方来完成销售行为,保险公司与药企之间没有太多直接联系。
“商业医药保险已经不是保疾病自身,而是保健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系统、长期的出资体系。”陈力认为。
陈力介绍,这个出资体系在美国以税收形式提供支撑,我国现在以购买医疗保险为基础,中间差值的额度非常大。陈力建议,是否能够从人对社会贡献的角度,让百姓更早地参与保险体系?保健康应该从人进入社会的一刻就开始,把收入中的一部分税收变成保险的资源。
“还有很多新药物要逐步纳入医保。”站在药企的角度,陈力认为,医保的总规模有限,需要通过商保的新机制让创新药得到符合市场价值的回报。同时,新型医保体系里的多元化支付成为整个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保险与创新药的融合需要服务场景突破,商保关注“真创新”
丁雯表示,保险与药企、医疗体系要有更好的合作,需要场景突破。过去传统的保险通过代理人进行销售,但代理人对医疗体系不熟悉,合作交流有限。在“人货场”三大商业运营要素中,“场”很重要。保险公司可以和药企定期交流,由药企分享上市药品的计划、覆盖的适应症等信息,保险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去考虑这些药品是否可以纳入保险保障。
“在保险覆盖更多创新药的同时,也要做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站在精算的角度,丁雯指出,首先可以通过内外部数据与AI模型的结合,把疾病预测做得更精准、成本控制得更精准,百姓支付的负担也会相对更轻。商保背后的逻辑还是要覆盖人群足够大,才能把保费做得足够低,要吸引更多的客户去购买商业健康险,让商业健康险更有吸引力。
“上海已在探索让企业和员工共同负担的企业保险模式,大幅扩大商业健康险的参保率。”丁雯表示。
丁雯还强调了保障的稳定性,要能够持续保障客户,直到其生命终止,这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这种稳定性,需要商业健康险建立目录,通过社保目录和商保目录的相互补充,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服务也要贯穿在保险的过程中,从事后理赔向前置报案转移。只有前置干预,才能知道客户需要用什么样的药、什么样的药疗效更好、成本能够降低多少。通过全程服务供给让成本更可控,客户体验也更好。
冯昊认为,保险越覆盖“带病体”、越覆盖“不健康”的人,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与医药产业打通链接。保险与医疗服务场景逐渐融合,保险才能深入医院、深入到病人身边。未来,保险如能发展到“管理协同”层面,场景一定要更加深入医院,深入每个疾病的诊疗、看其是否符合临床指南、赔付条款是否合理匹配等等,到了这一阶段,保险与医药的融合就会变得更好。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药企做技术转让。”冯昊指出,中国研发出全球非常顶尖的药品,却没有收获全球的市场。商保可以为原始创新药品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生长空间和培育土壤,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走向更多的原始创新,收获到原始创新应有的产业价值。未来,无论是对目录的制定,还是到医院场景的渗透,最终到管理的渗透,冯昊相信商业保险会越来越关注那些“真创新”、原始创新的药,这些药物口碑的显著提高,对保险公司也是非常好的保障要素。
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此系列活动将构建与“陆家嘴论坛”相呼应的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机制化、场景化、国际化运作,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