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邬靓
石泉村地处青山湖区湖坊镇,常住与流动人口近8000人,其中流动人口约5000人,多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管理难度较大,曾是困扰村党总支的难题。
“石泉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接近1比2,其中新就业群体占比超过60%。村党总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扫码报到+精准摸排’,仅用三个月就让26名流动党员全部‘亮明身份’。”石泉村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吴贵贞介绍。
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碎片化的特点,村党总支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包括线上依托“学习强国”App、微信群组织开展学习;线下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孺子书房等阵地组织活动丰富新就业群体生活。同时,开展“最美小哥”“最美信息员”评选,推荐参评行业劳模,鼓励新就业群体为社会作出贡献。
同时,该村村党总支将辖区划分为6个“红色网格”,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吸纳骑手、快递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构建“骑手发单—网格派单—部门接单”的闭环机制。兼职网格员在日常走街串巷中“随手拍、随时报、随手帮”,推动解决了飞线充电、杂物堆放等问题。为调动积极性,石泉村还推出“时间银行”积分制,参与治理可兑换电动车维修等服务。“既能为社区出力,还能得实惠,大家都愿意干。”一名兼职网格员说。
如今,石泉村的外来人口被亲切称为“新石泉人”,村集体通过精准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
在这里,技能提升有平台,依托青年夜校、党建综合体等场所,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石泉人”就业渠道更宽了;生活便利有保障,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服务公示栏,集中发布租房、维修等信息,让“新石泉人”生活更舒心;文化休闲有去处,孺子书房配备2000余册图书和应急物资,成为“新石泉人”的“精神加油站”;权益维护有后盾,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服务,重点化解租赁、用工纠纷,保障“新石泉人”权益。
如今的石泉村,老房子焕发新生机,新居民找到归属感。一名在此居住5年的外卖小哥说:“以前觉得只是暂住,现在村里有活动都想着我们,感觉真正被接纳了。”这样的双向奔赴,不仅提升了环境品质,更凝聚了人心。
上一篇:招募25名“小法官”啦!
下一篇:让爱心在血液中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