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难挡出游热情,苏州文旅持续“出圈”。近日,“水韵江苏·美好生活”传播者计划采风行走进苏州,打卡新晋网红目的地,体验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味、年轻态、烟火气、特色化”,感受苏州文旅发展的强劲势头。
太湖畔避暑 打卡远离喧嚣的小众目的地
苏州漫山岛是太湖第三大岛,面积约1.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40%,被誉为“太湖秘境”。这里曾是交通闭塞的孤岛,如今是集生态、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微度假胜地。
在“漫山渡码头”登上“太湖揽胜”游轮,感受“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20分钟便可以到达漫山岛。登上小岛后,很容易就能找到湖边红白相间的迷你灯塔,搭配碧水青山,成为游客绝佳的摄影打卡点。步入小岛,全国首座以鸟类为主题的“鸟类图书馆”近在眼前,让人大开眼界。
不仅如此,岛上有着60多间风格各异的客房,如“漫山小院”“早晚有猫”咖啡馆等,可以让游客尽情放松身心,享受静谧的度假体验。而且,漫山岛森林覆盖率超过40%,是百余种野生鸟类的栖息家园,包括红嘴鸥、野鸭、黑天鹅等,也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记者了解到,漫山岛2001年才通电,是苏州最后一个通电的行政村。小岛保留原有农田、村屋,居民与游客互为风景。它的原始朴实,被称为“诗意的自然”,是暑期避暑休闲、享受自然的热门去处。
漫山岛不远处,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近期非常热门。公园两只大熊猫“新月”和“竹韵”刚刚举办完一场特别的生日欢送会,吸引了众多亲子游客前来留下珍贵的回忆。
据了解,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目前,对外开放的游湖湾风景区为2.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71%,汇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等七大功能区,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休闲景区。
畅游文化中心 体验年轻潮流的文化空间
行走东太湖畔,眺望苏州湾文化中心,两条巨型钢“飘带”宛如以舞传情的水袖,在空中翩跹起舞。苏州湾文化中心,一头连着太湖的碧波万顷,一头连着新城的活力澎湃,将大剧院、影院、博物馆等场馆和功能融于一体,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文化“顶流”。
苏州湾大剧院,是由国际建筑大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设计的苏州最大、全国第三大剧院综合体,拥有一个可容纳1600人的歌剧厅、一个600座的戏剧厅,还拥有亚洲首家、全球最大的沉浸式科技演艺剧场——“8K未来剧场”,文艺感十足。
今年以来,苏州湾大剧院锐意突破,为观众奉上了丰盛的艺术飨宴。上半年,《惊梦》《只此青绿》等头部IP剧目展现出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好评如潮;演出创新品类表现尤为亮眼,脱口秀及相声品类异军突起,二狗、黑灯、呼兰、唐香玉等10台16场演出场场爆满,平均上座率超95%。下半年,郭德纲、于谦、中国歌剧舞剧院、上海歌舞团等名家名团将上演精彩剧目,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神曲》、法语摇滚音乐剧《红与黑》《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将轮番登场,为观众送上精彩的文艺盛宴。
步入苏州湾数字艺术馆,“未来感”扑面而来。这里是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尽显艺术的浪漫气息。馆内,《灵境——未来灵感世界》《灵眸——瞳趣视界》《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等展区各有异趣,创造前所未有的梦幻世界,吸引大量游客。现场,采风团成员轻点屏幕互动装置,沉浸式步入“赛博江南”。
入梦江南 苏州夜游的正确打开方式
今夕画中境,此处正江南。夜幕降临,苏州甪直古镇灯光璀璨,灯影摇曳。在古朴的街巷走一走,文艺咖啡店、小酒馆林立,一步一景,步步入画。
晚上6点45分,甪直古镇江南文化园内,迎宾舞《天工开画》拉开了《锦夜·青靛甪直》夜游的序幕,游客跟随演艺人员移步换景,陆续欣赏《江湖杂耍》《水上飞火》《醉花邀》《喷火变脸秀》《香疏影》等节目,一秒入梦,沉浸式感受江南文化。
记者注意到,这些节目涵盖杂技、互动小剧、园林实景剧、光影音乐秀、绣娘舞蹈、变脸等类别,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水上飞火》节目异常精彩,火壶在“水上飞人”手中化作燃烧的飞鸟划破夜空,火光吞吐灼热气流与河风对撞,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醉花邀》园林实景剧,带领游客邂逅梅花墅许公子与十二花神,聆听烟雾中飘来的昆曲唱段,体验一段唯美浪漫的穿越之旅。
据了解,《锦夜·青靛甪直》项目以“赓续文脉,科技赋能,以场景演艺的形式再造新时代的烟火江南”为出发点,运用虚拟成像、投影、光影、3DMAPPING及实景演艺等形式,讲述甪直古镇跨越千年的江南故事。近日,该项目入围2025年江苏省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优秀案例。
自2024年5月营业至今,《锦夜·青靛甪直》夜游项目广受欢迎,累计接待夜游游客26万人次,营收超千万元。鹭程文旅总经理左玉开介绍,今年暑期,项目游客接待量同比去年增长30%,亲子游客较多,呈现向好态势。接下来,古镇街区还会进一步完善夜游节目单,丰富古镇业态,强化文化场馆的打造,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古镇感受江南文化。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孙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