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与传统海外巨头之间的技术地位正经历着演变。
而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最新宣告双方合作范围延伸至插混和燃油车领域,成为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意味着新势力的技术开始反哺燃油车这一传统领域。
小鹏与大众早有合作。2023年7月,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标志着传统汽车巨头对新势力企业技术实力的认可。
2025年8月15日签订的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则是双方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根据协议,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不仅将集成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纯电车型平台,还将部署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并且双方的技术战略合作将扩展到更广阔的市场。
除小鹏与大众的合作,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也是新势力技术输出的典型案例。2023年10月26日,Stellantis集团投资15亿欧元收购零跑汽车20%股权,并与零跑合资成立“零跑国际”。
通过这次合作,Stellantis集团获得了零跑汽车的零部件及某些技术使用权,如零跑LEAP3.0四叶草架构。这次合作不仅为零跑汽车带来了资金和更广阔的市场渠道,也进一步提升了零跑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也表明中国新势力的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应用。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传统海外巨头凭借其在燃油车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底蕴、庞大的研发体系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技术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它们拥有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以及长期积累的汽车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经验。而新势力企业则大多是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兴起后才进入市场,在技术和资源上都相对薄弱,处于技术追随者的角色。
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发生巨大变化。新势力企业更加专注于电动汽车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相比之下,传统海外巨头在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它们需要在继续维持燃油车业务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往往力不从心。
此外,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研发流程也限制了它们的创新速度和市场响应能力。它们需要对内部进行深刻的变革,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技术反哺现象将从中国市场向全球蔓延。随着小鹏电子电气架构在燃油车平台的验证成功,欧洲工厂引入中国技术方案只是时间问题。
零跑为Stellantis高端品牌提供三电技术的可能性,预示中国技术将渗透至更高级别的细分市场。当德国《汽车周刊》哀叹“汽车发明者正在购买中国技术许可证”时,传统巨头意识到,当前的竞争早已不是“有没有”,而是“强不强”,全球汽车产业的话语权天平已然开始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