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力国际汇epintl)
研究人员指出,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有望推动小型风力发电这一新兴技术全面释放潜能。格拉斯哥大学的工程师团队通过高精度计算机模拟无叶片风力发电机,揭示了未来该技术的能效优化路径。
这项研究成果有望助力可再生能源产业将目前仍处于研发初期阶段的无叶片风力发电机(BWTs)从小规模实地试验,推进至适用于国家电网级的实用化发电阶段。
与通过流动空气驱动叶片旋转,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传统风力发电机不同,无叶片风力发电机基于涡激振动原理发电。
无叶片风力发电机采用细长圆柱体结构设计,其随风摇摆的姿态犹如恶劣天气中的路灯杆。当气流作用于圆柱体时,这种发电机会产生涡流,这些交替形成的空气漩涡会使整个结构前后摆动。当摆动频率与结构固有振动频率相吻合时,其运动幅度将显著放大,增强的机械运动随即被转化为电能。
研究团队在《可再生能源》期刊(RenewableEnergy)新发表的论文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计算机建模技术对数千种无叶片风力发电机设计方案进行性能模拟。该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20至70英里/小时风速条件下,塔架尺寸、发电功率与结构安全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研究团队的主要发现是:无叶片风力发电机存在一个最佳设计方案,可在发电效率与结构强度之间达到“黄金平衡点”。该理想设计采用直径65厘米、高度80厘米的塔架结构,在确保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发电效能的最优配置。研究数据显示,该设计方案可安全输出460瓦的最大功率,这一表现明显超越了当前实际建造的最佳原型机(最高输出功率仅100瓦)的性能。
研究模型同时揭示了其他设计方案的性能局限——尽管这些方案理论上可产生更高发电量。论文中指出,某些无叶片风力发电机设计在理论上最高可输出600瓦功率,但这是以牺牲结构完整性为代价的。在实际运行环境中,这类设计将很快出现结构失效问题。
研究团队表示,其建模方法可为无叶片风力发电机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使其发电能力提升至1千瓦及以上的公用事业级水平,从而显著提高该技术在可再生能源供应商中的实用价值。
格拉斯哥大学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的里克·马利克(WrikMallik)博士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他表示:“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发现:事实上,能量提取效率最高的结构并非功率输出最大的结构。相反,我们已在设计变量之间找到了理想平衡点,在保持无叶片风力发电机结构强度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发电能力。”
“未来,无叶片风力发电机有望在城市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些区域中,传统风力发电机的适用性有限。相较传统机型,无叶片风力发电机具有运行噪音更低、占地面积更小、对野生动物的威胁更少、运动部件更少等优势,因此其日常维护需求也会显著降低。”
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的松迪蓬·阿迪卡里(SondiponAdhikari)教授也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他表示:“我们希望这项研究通过明确展示最高效的设计方案,能推动业界开发新型无叶片风力发电机原型机。通过减少原型机改进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望加速这种发电机成为全球实现可再生能源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
“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无叶片风力发电机设计工作的研究,并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升级使其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我们也将重点研究超构材料——这类经过特殊设计、精密调控而具备天然材料所缺乏特性的新型材料——从而提升未来的发电效能。”
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硕士生詹尼斯·布林(JanisBreen)亦参与了本论文撰写工作。该团队题为《基于尾流振荡器模型的无叶片风力发电机性能分析与几何优化》的论文已发表于《可再生能源》期刊。
下一篇:微信给别人转账,记得加一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