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泰安发布
近日,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顶住压力、开局有力、半年稳健,呈现出“稳中有进 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的韧劲进一步彰显。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2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1.1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6.1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66.2亿元,同比增长7.2%。
我市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旗帜鲜明地倡树工业“一业定乾坤”导向,在延链、补链、强链上持续发力,特别是确保土地、资金、能耗等资源向工业倾斜,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业经济稳定运行。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其中,制造业增长9.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个百分点。我市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抓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等产业赛道,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积极谋划发展新型多元储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等先行优势明显。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接近50%,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9%。
依托全省首个建筑劳务基地(肥城),我市积极组织建筑业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及国家重大战略区建设,抢占省外市场,布局海外市场,擦亮以“泰建索道”“肥城建安”为重点的“泰安建造”金字招牌,全市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发展到122家,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建筑业对GDP增速的贡献率为11.9%,拉动GDP增速1.6个百分点,特色支柱产业作用发挥明显。
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稳扎稳打。“专班化推进”带动服务业贡献提升。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构建“1141”服务业新体系,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0.2%,对GDP增速的贡献率达到58.9%,拉动GDP增速3.6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活力增强,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9%,用电量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
“文旅融合”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我市把文旅融合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推出《封禅大典》等沉浸式演出项目,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地将登山游客留在泰安,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
与工业化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增长。我市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生产性服务业“双向赋能”,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产业较快发展,东岳金融中心、新五马智慧农贸港、恒泰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等建成运营。上半年,全市道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7.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2%。
来源: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