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海拔4700米。
在措勤县完全小学的教室里,一堂公开课刚结束,藏袍袖口磨得发亮的孩子们像潮水般涌上讲台。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在他们的脸蛋上留下了印记,此刻孩子们的表情因为兴奋而显得格外生动。
“老师,可以和你合影吗?”带着藏腔的汉语此起彼伏。他们争先恐后,红扑扑的脸蛋依偎着一名女教师的手臂,相机快门在灿烂笑容中定格。一个小女孩踮起脚尖在她耳边说:“老师,我以后要报考陕西的大学!”
被热情的孩子们簇拥在中间的,是来自宜君县城关第一小学的英语教师兼副校长——肖宜。这带着体温的拥抱,驱散了高反带来的不适,成为她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抉择
今年6月5日,作为宜君县首位援藏教师,40岁的肖宜踏上措勤县的土地。随着第一声“老师好”在稀薄的空气中响起,沉甸甸的责任与暖意便印刻在她的心头。
“为什么要援藏?”作为我市援藏预选人员、省级名师培养对象,她视此次援藏为使命,更是挑战。“40岁应该破茧而出,活得更绚丽。”她眼中闪烁着光芒。阿里措勤,是她选择的“破茧”之地。
这背后,是一位母亲深沉的爱。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刚上高二,而小女儿才刚刚4岁。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肖宜说,“用行动为儿女传递榜样力量,或许更有意义。”为母则刚,她用远赴雪域诠释更深情的告白,她用“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诠释教育的使命感。
4700米海拔,对在黄土高原生活了40年的肖宜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最棘手的挑战是失眠——严重高反让她夜夜难眠。每晚辗转反侧,严重时她需要药物辅助才能入睡,不同的饮食习惯也需一点点适应。
生活中的不适应从未浇灭她的工作热情。在措勤县教研室,她发现当地骨干教师培养评选机制尚不规范。深夜,她伏案字斟句酌,制定了《措勤县教学能手培养方案》《措勤县学科带头人培养方案》《措勤县关于选拔县级教师培训讲师团成员的通知》《“铜措联动促发展 同课异构绽芳华”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等文件。
“既要科学公平,更要契合措勤实际。”肖宜深知纸上谈兵无用。当文件印发,引发了当地教师的研读思索,她仿佛看到了希望的种子播撒进高原教育的沃土,这深夜灯火,照亮的是措勤教育的明天。
淬炼
挑战接踵而至。在阿里地区出差时,肖宜突接到紧急任务:用措勤本地英语教材,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执教示范课。
可这项挑战的难度却远远超乎想象。教材陌生、学情不明无疑是最大的困难,而更紧迫的是,出差结束即需进行全县监考老师考务培训工作,紧接着就是示范课。时间紧如绷弦,任务重如压顶。
“只要想做好一件事,脑子里全是办法。”肖宜以此自励。她冷静分析,合理规划,在措勤县教研室负责人次旺扎西老师的协助下,她高效地完成了考务培训。随即便废寝忘食地全身心备课,力求吃透教材,精心设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研活动上,肖宜顺利地完成了执教四年级下册《Unit6 Shopping》示范课,并作《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JLTAC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专题讲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赢得了措勤教育人的一致好评。
2024年,措勤县多项课题进入中期检查,肖宜受邀参与评审。工作期间,她发现部分课题思路不清晰、资料欠规范。
评审会上,她化身严谨耐心的引路人,针对一项略显笼统的“西藏牧区低年级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她清晰点明课题研究“三要素”,“研究对象要聚焦,如特定学段、具体班级的牧区学生;研究内容要具体,如‘识字教学兴趣不足’等可操作点;研究方法要明确,是问卷、访谈,还是行动、案例研究?”她结合实例解析,架起通往规范研究的桥梁。
一位年轻藏族女教师的汇报令肖宜印象深刻。最开始汇报时,她紧张到声音发颤,稿纸颤抖,但讲到深入牧区家访细节时,她渐入佳境:“起初家访,牧民家长对‘家庭教育问题’茫然。可当我一次次真诚记录孩子的学习点滴后,他们端来热腾腾的酥油茶,向我倾诉从未对外人讲过的美好期盼……”这份源自草原的反馈,让课题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寄语
8月份离开时,面对藏区的孩子们,肖宜深情寄语:
“你们是高原最珍贵的宝藏,生来就带着翅膀!”她抚摸孩子们被阳光亲吻的小脸,望着他们清澈如雪山湖水的眼睛,“莫说山高路远,你们有牦牛的坚韧、雄鹰的视野!会骑马、辨星、懂自然语言——这是城里孩子羡慕的本领。你们站在离天最近处,生来就是天地的孩子!”
当有孩子憧憬“考陕西大学”时,她温柔而坚定地说:“读书不是逃离家乡,而是为让家乡更美好。雪山脚下的格桑花,移去温室会枯萎。但若把知识当阳光雨露带回,草原就能开出更美的花海。牦牛需科学养殖,珍贵草药应被世界认识,牧歌该传得更远……好好学习,是为了让你深爱的土地焕发新生。陕西大学欢迎你们,期待学成归来!”
她祝愿草原上的孩子们:“如高原柳,根深扎故土,枝叶伸向远方;愿你们似转经筒,以知识为风,让灵魂永动;更愿有一天——你们傲立雪山之巅,向世界宣告:‘看,这就是我美丽的故乡!’”
援藏时间有限,肖宜深知,留下“带不走的财富”方显珍贵。令她欣喜的是,几位本土骨干教师在指导中如格桑花般崭露头角,展现出了严谨的态度与精进的素养。
唯一遗憾的是繁重考务和教研活动挤占了宝贵的听课时间,就连周末也经常加班。“未能多听几节英语课,有点遗憾。”但这也催生了新的联系,她热情邀请措勤英语教师加入自己的名师工作室,方便后续线上持续教研,这份跨越山海的惦念,成为另一种“扎根”。
傍晚,措勤的夕阳将雪山浸染成闪耀的金色。肖宜临窗远眺,信念愈发坚定:援藏的价值,不仅在于用心血浇灌一朵朵格桑花,更在于播下科学理念的种子,赋予这片土地自我造血、持续生长的力量。
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肖宜——这位来自宜君的教育工作者,以专业、热爱与坚韧,点亮盏盏心灯。